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歐雅吉 3.0 --- 音樂之旅

去年三月在Costco 買了一台 CASIO WK240 的電子琴,想藉由指尖的觸感持續刺激腦神經,避免癡呆。頭幾個月,比上班還認真,每天練習可不少於八小時,但是練的久不代表進度快,凡事要找適合年齡的方法,這個年紀的問題就是想太多,想要左右手同時操控不同琴鍵,反而發現不能用腦袋思考,想到要控制左手,右手也跟著動,最後想出的方法叫肌肉記憶,簡單的説就是左右手分別單獨練習,彈到滾瓜爛熟熟背手指的流動與位置,再來無腦合奏,如此每天也只能向前行進幾個樂句,但總是有進度。六月時,幾位金控公司理專説要上山坐坐,看我在練琴要我彈一首聽聽,想想在别人面前彈也是一種經驗,答應試試看,於是正襟危坐用標準姿勢,怎麼手臂手指都不聽使喚,抖個不停,,彈的怎樣就不用提啦,果真壓力下就是不一樣,心一横再彈一次,用平常休閑姿勢,翹起二郎腿,邊彈邊抖,抖出律動,果然彈出自己的味道。

琴有内建練習曲150首,分ABC三级,到七月時 A 級大概一天可以練完,B級稍難一點,也就三五天可以推進一首,可是C級又太難,多個昇降記號,多指聯彈,一拍多連音,主要在磨練技術和閱譜能力,此時想到底要往那走,是要練技術往古典走,還是找些熟悉的流行樂曲自己彈的高興就好,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就先去網路上抓幾條試試看,第一條〈女人花〉,試試難度應該在BC之間,也真彈了兩週返覆練習才搞定,七月底幾位朋友來,試彈給大家聽,有了一次經驗,這回差強人意還算順暢,當然太老了,不適合叫神童。

七月另一個重要里程碑就是決定組 Band,反正大家都是從零開始,自己玩玩,無傷大雅,這又改變了學琴的方向,Peter 48 嘛,那個年代的人都是聽民歌,八月底正式開始圑練找了十幾條吉它譜,花兩三個月先把主弦律弄熟。Band 裏面主弦律是主唱 Handle,吉它提供和弦和節奏,Saxophone 角色吃重,要演奏第二部但没現成譜,這幾位是紅花,Keyboard 是綠葉,如果没鼓手就提供重節奏, 也可提供樂句間的聯接音和增加節奏的裝飾音,或是前奏,間奏和尾奏的 Backup,而這些都是吉它譜上没有的,團練幾次後,開始嚐試去寫這些,這才發覺這台琴的另一樣強大功能 "編譜",WK240上有六個音軌,可以用選定的樂器分別輸入主旋律、Bass、 Saxophone 的和聲、 Keyboard 的音效等等,各别慢錄同時快。編譜和設計IC一樣,先 Reverse 別人的,上網聽聽樂團的演奏,熟悉了音樂的律動,想法自然蹦躍出來,再依主弦律曲風邊寫邊調,一曲大概兩三天可以定譜 ,其實編和聲譜比編主旋律難,必需限制在主旋律的和弦中找音才不失和諧,跨小節聲音又要連貫,最高層次的和聲就是在這些限制中寫的像另一條歌,凡事起頭難,多寫幾條自然找到一些規律,至今已完成十一條,其中一條〈雅魯藏布江之歌〉的詞曲全是自己寫的。老婆聽過後,説這些音樂不比卡拉OK差,如今晚上没事就當納卡喜的 DJ 放給老婆唱,各位上山時,當然也要大聲唱唱,此處聽眾只有狗跟鳥,絶對没人抗議。

小學國中時都被叫去唱合唱團,國中獨唱比賽時唱回榜眼的桂冠,高一班際合唱比賽時,唱其中一段 Solo,一唱成名,音樂老師又要我去參加合唱團,不過那時喜歡聽交響樂,已經去參加樂隊吹豎笛(黑管),三年樂隊的訓練對了解各種樂器音色與和聲有相當幫助,正好用到今天編譜上。如果你問為何會寫譜,其實平常吹口哨偶而會吹一些從没聽過的歌,只是過去没記錄下來,現在一發現是條新曲,趕快重吹一遍用手機錄下,〈雅魯藏布江之歌〉的主弦律只花了兩小時就定譜,基本上就是靈感。

終究已走到這個年紀,不比年輕小夥子,想專研彈琴技巧,成就有限,而將自己過去所學和父母遺傳用在編譜上,相得益彰收穫更豐也更為有趣至此也確定日後學習的方向。有感於此,特別感謝父母留給我許多特殊腦細胞,小時的環境没機會用上,離開職場後,反而一一發揮出來,當然更要感謝枕邊人24小時照顧我的起居飲食,還有大哥大嫂扛起照顧中風母親的責任,六年來從無抱怨, 没有他們我又如何能體會如此多彩多姿的人生呢!

順便談一下小孩學音樂,一般經濟中上的家庭,父母都希望小孩學一兩樣樂器,不管目的為何,父母也極想從老師那知道孩子有没有天分,要如何投入,老師為了生計通常答的含蓄,父母自己能不能判斷呢?當然可以。音樂本身就是情緖和情感的表現,同一份譜,不同人彈有不同感覺,即便同一個人演奏同一份譜,每次也因情緖能帶出不同味道,如果父母聽孩子練習,每次感覺都一樣,既然大人都聽不出來,那小孩呢?除非基因突變,如此也只能追求技術上的突破,有没有天分,答案很清楚。至於學到什麼階段,就要看父母的期望值在那,如果把音樂當娛樂,培養孩子的休閒嗜好,是比較實際的做法,就順著課餘依興趣自行安排,有壓力的學習很容易產生抗拒感,最終都不了了之。小孩有天賦没興趣或有興趣没天賦都走不遠,由天賦產生的興趣決定音樂旅程的遠近,而父母的心態又大大影響了這一點。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人生百嶽

上週五,人生很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參加進香團,去台北捧人場參加大姨子新店三聖堂的三媽祖南巡,下午搭往新店的捷運,進到車廂,一排三個座位的長椅坐著兩個年輕人,老婆坐上那個空位,我把背包放下,中間的年輕人看了我一眼,立刻站起來,把位子讓給我,我和他説了謝謝便坐下,他腆靦地回笑。這位善良的年輕人讓我的人生百嶽又完成一座 ”第一次被讓座”,在捷運上我立刻賴恩給朋友這件事, 安慰紛紛而至,仁慈的 Nina 説年輕人只是不忍老鴛鴦分離,一位問我心理有没有受傷。以前我就和頭髮半白的老婆説,在捷運上不要隨便讓座,不小心會傷到人,尤其都市人生活壓力大,三十一過,人尚未立,白頭髮倒先一根根立起,没生白髮也别高興,未到不惑,光明頂日漸成形,不掉髮的女姓也别偷笑,看看賣眼霜的廣告,要妳三十就要開始提早保養,要不然魚尾紋不用四十就伴妳同游,法令紋不久緊追而至。四十一過,男士的皮帶一格格往外放,牛仔褲的尺碼逐漸向四十逼近,健檢報告上的顏色越來越紛雜,進入另一個周而復始減肥增胖的循環中,肉可減,皮膚少不掉,最終皮膚總面積大於臉部表面積,無需地心引力,就可看到滿臉皺摺垂下的面皮,難怪醫美如此夯。年過五十,狀況更多,首先灑出銀兩換上多焦眼鏡;煩人的老人斑,一塊塊手上臉上現形;女性經常忽冷忽熱;一早起床吃的藥量不比早餐少;説話時要不口沫横飛,要不嘴角起泡泡;吃飯時飯菜鼻涕一起下肚;呼吸和呑嚥經常打架,一不小心真的嗆到知天命啦;夜夜難眠,一夜跑好幾次厠所;大陸旅遊路邊就地小解時,順風尿灑一雙鞋好不尶尬;夢想自己在台北市有五十間房子,先達成的卻是五十肩。至於記憶力衰退,早早發生,只是不知何時會忘記自己的姓名,何時忘記回家之路,何時雙手顫抖到筷子夾不起花生米,盤點一下,你已達成幾項,没發生的紛至沓來或許不遠,但又何妨,我們不老,孩子怎會長大,開始負起他們的責任呢!所以善良的年輕人讓座给我,心理有受傷害嗎?當然没有, 反正逃也逃不開避也避不掉, 又何必為了登上一座座生理上的百嶽而煩惱呢,是不!

重要的還是心理, 人因有理想而偉大,保持多元興趣,一個學習的心,無需全力以赴,輕鬆面對挑戰,得失心降低,無心插柳反獲得更多,學習上的百嶽才是生活上的原動力,才能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伴隨著成就感,快樂的過每一天。

本文標題"人生百嶽",出自於過去的同事文亮好友之贈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