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南北疆絲路紀行 - 新疆段

去年九月北疆一遊,感受到美麗的風景也體會到行程的堅苦,再聽起導遊提到有拼的絲路和南疆,當時就有一定要走完全部行程的想法。感性的人是行動派,退休的隔日,就踏上絲路的旅程,四月底再出發前往南疆,完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主要旅行,當然淡季的團費也是另一誘因,絲路八日直飛行程不用三萬大洋,南疆九日三萬出頭,退休的人不用趕集,參加這種物美價廉品質不打折的旅遊也算一種享受。

先從新疆説起,新疆古稱西域(西邊疆域之意)是中國最西邊的一省,台灣的四十六倍大,再加上從漢朝張騫就有所接觸,地理大歷史久,想必有很多地方可去吧!看看疆這個字,左邊彎彎曲曲的弓代表漫長曲折的邊界,右邊的三橫二田正好説明了新疆的地形,三橫是三大山脈,北方為阿爾泰山,與蒙古、俄羅斯和哈薩克為界,中部為天山童姥住的地方,由東到西横卧在新疆中部,再進入哈薩克與吉爾吉斯,南北疆就是以天山為界,南邊崑崙山與西藏為省界、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為國界,在新疆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古稱葱嶺)和天山相接。二田則是夾在三條三脈中的兩大盆地,北邊為准噶爾盆地,南邊為塔里木盆地。盆地中主要地形是戈壁和沙漠,戈壁是由石礫組成,平坦一望無垠,沙漠則是分佈著高高低低的沙丘,會隨風移動。盆地中人畜難生,三大山脈上的溶雪所形成的河流和地下水滿足了動植物的生存需求,人畜是生活在盆地周邊和山腰相鄰處。南疆塔里木盆地四周皆有高山,水氣難入,極為乾旱,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長四百公里,東西更寬,少説台灣的十倍大,終年沙塵籠罩,自產自銷,難見晴朗天空,南疆四周高山溶雪形成的河流流入盆地皆為内陸河,最後消失於沙漠中。和南疆不同,北疆的西邊並無高山,歐洲大陸的水氣可由西邊進入,且阿爾泰山南麓的額爾齊思河由東向西最後往北經哈薩克俄羅斯注入北冰洋,相對北冰洋的水氣也可經由這條通路進入北疆。烏魯木齊位於天山北麓,乾隆皇帝取名迪化,啓迪教化人意,解放後,有侮辱本地人未開化之意改回原稱呼,烏鲁木齊本意是優美的牧場,就可想像天山北麓水草之肥美。但是觀北憶南或觀南憶北皆不準確,唯有親身走過,才能體會到天山一分,南北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自然旅遊重點也不一樣。

再來説到絲路,西安出發,一路向西北,到蘭州,過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進入新疆後,分成天山南北麓和崑崙山北麓三條路線,史記中的西域三十六國(其實今天的一個縣城大小)大部分在這三條路線上,譬如崑崙山北麓的樓蘭國(今若羌縣附近,已消失)、且末、于田、莎車、疏勒等國,天山南麓的車師(今吐鲁番)、焉耆、尉犛丶龜兹(今庫車)、烏什等國至疏勒會合。絲路的駝隊並非一路由東向西走至波斯,商品是採用接棒式交易,每過一國要抽税並換手,想一想,中國的絲綢要翻幾翻才會到客户手上,想必是非常珍貴的產品。由於天山北麓的北疆到冬天非常寒冷,絲路在新疆段以南疆為主要路線。

圖一: 塔克拉瑪干沙漠
此次南疆的觀光以絲路路線為主,由南疆東北角天山山脈中之鐵門關出發沿天山南麓至庫車,在由北至南穿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至和田(以前課本是闐),再沿著崑崙山北麓至中國最西邊的大城喀什。此次映像比較深刻的是由庫車進入天山看到天然峽谷,庫車旁的千佛洞,可惜洞中壁畫皆為歐洲探險家盜走,其次是沙漠的景觀,連綿的沙丘像一個個巨大的移動城堡(圖一) ,和沙漠中野生胡楊樹,盤根錯節包著沙丘屹立不摇(圖二)
圖二: 沙丘為胡楊樹根纏繞
,至和田時看到對自然景觀之破壞,和田河中滿佈怪手尋找河中的玉石,至莎車看的莎車王陵和喀什的香妃墓都只是每日安插景點,無法和西安的墳頭相比,至於當年西域諸國之古城今焉在,皆在沙漠中,在長途跋涉數百公里後所看的只是現今的人工景觀,大感失望。南疆的沙塵倒是另一天然景觀,整日飛沙震天,大白天拿著相機對太陽照,拍出的卻像矇矓的月(圖三)
圖三: 沙塵中的太陽
,車行崑崙山腳下,卻揭不開崑崙面紗,就可想像空氣品質之糟。提到崑崙山到不得不提武俠大師金庸以中國各大名山為門派命名,多少會由崑崙派想像崑崙山之美,只是一日至崑崙山欣賞高山湖泊時卻發現崑崙山因含鹼量高,寸草不生,外形甚醜,不知金大俠在寫小説前是否去過,如有去過,還有崑崙派嗎?據導遊説現在比較時髦的南疆旅行方式是乘駱駝進沙漠數日的古城探險行程,各位或可參考。總之南疆路途之遙,車行之遠,與最終所看到的不太相稱,幾位同行團友皆有相同看法,當然也有被金庸騙的感覺。(
金庸小説污名化最悲惨的是四川青城山,好端端青翠漂亮的山,但金庸筆下青城派的青城四秀,被描寫成四大淫賊,從此青城山惡名遠播,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圖四: 可可托海美麗河谷
圖五: 馬路當然馬優先

南疆似乎可去可不去,北疆是否一樣呢?,吾人常以戈壁沙漠想像新疆之景色,這倒是錯誤的憶測,北彊的自然景色著實令人驚艷。去年九月的清晨六點,飛機在烏魯木齊降落後就展開北疆的九日行程,反時針繞著准噶爾盆地走一圈,首先由南向北穿越戈壁時,東邊的五彩城,其實是乾旱的風蝕地形。來到東北邊首先看到滿佈羊馬駱駝的可可托海美麗河谷 (圖四、圖五);在到西北邊布爾津的五彩灘,
圖六:夕陽西下五彩攤
河岸上佈滿多彩的天然岩石,與流過的额爾齊思河河水無論日出或夕陽下形成的水波光影,相互輝映,異常眩麗,是中國十大攝影景點,對愛好攝影的人士不去不可(圖六)。再由布爾津往北至喀纳斯湖(有傳説之喀納斯水怪),途中布爾津河的幾處拍攝景點,卧龍灣、神仙灣、月亮灣更是人滿為患,記好此處一定要早上拍照,下午為逆光。進到45平方公里的喀纳斯湖後,湖兩邊的山坡上長滿高冷寒带松柏,花二十分鐘爬上觀魚亭
圖七:喀纳斯湖與友誼峰

圖八: 纳斯山谷

圖九: 纳斯山谷
,南北向山谷盡收眼底,往北望去,遠方中蘇邊界終年積雪,金字塔形,4374公尺高的友誼峰(圖七),正好在月牙狀湖水的最北端,形成絕佳美景,往南望去,美麗的山谷(圖八九),就如同來到瑞士,比畫還漂亮。山坡上六月的小黄花,七八月的綠草,九月轉楓紅的季節,藍色的天、紅黄色的山高處,綠色的山腰,再加湖中的倒影,想像一下是何等的美麗。2000年10月左右,我在瑞士出差時,一個假日,自已一人,搭上由蘇黎士開往日内瓦的火車,沿途看到這種美景,永遠印在腦中,如今驚嘆在新疆也能看到相同的景色,何需捨近求遠,繞地球半圈呢!只是喀納斯十月後為之冰封,只有五月底後方能進入。再來,由北往南,西邊的魔鬼城(七劍下天山拍攝點,圖十))和東邊的五彩城一樣,也是風蝕地形,當然在西邊經過克拉瑪伊油田,看到路旁滿佈的磕頭機(抽油機,如圖十一)也蠻新鲜的。
圖十: 魔鬼城風蝕獅身人面像


圖十一: 磕頭抽油機
圖十二: 那拉提草原
圖十三:巴音布魯克與天山山脈
最後回到南邊天山山脈,進入天山山脈前的那拉提大草原(圖十二,河水從中流過,河谷兩翼寬廣,想像風吹草低見牛羊之景。古時,多個遊牧民族曾在此征戰,,搶奪此片肥美的水草。再往上去,來到海拔二千五百米的天鵝之鄉,巴音布魯克,如此高海拔上,看到一望無垠,面積22000平方公里,三分之二個台灣大的高原河谷草原,令人為之震撼,由高點下看九曲十八彎的河水流過草原,美不勝收(圖十三,十四)。2005年馬景濤主演的一部連續劇東歸英雄傳,當時的場景就是在九曲十八彎拍的,各位到youtube 找這部影片,就可感受到巴音布魯克之美。東歸英雄傳講的是十八世紀清乾隆時,蒙古部落土爾扈特部原住在裏海之濱伏爾加河兩岸,因不满俄帝種族滅絕政策,大汗渥巴錫(馬景濤飾演)率領族人東遷回靠滿清(因乾隆皇的曾祖母大玉兒也是蒙古族和碩特部),途經六千公里,交戰哥薩克,哈薩克和沙皇騎兵,經六個月來到中俄伊犛邊境時,十七萬人只剩七萬人,後來乾隆安排土爾扈特部長居巴音布鲁布,烏蘇(新疆皆喝烏蘇啤酒)等三處,想像當時巴音布魯克這片草原上居住著四萬蒙古人再加上上百萬的牛羊是何等壯觀,今天巴音克魯克仍是蒙古自治州。看過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就真是小巫見大巫,不會留在心上。
圖十四:巴音布魯克上的九曲十八彎

北疆雖然風景美麗,但行前要先做好心理建設,車行八天,途經四千公里,旅館品質尚佳,但旅途中的衛生間多為旱厠,甚至需要野外求生(氣味比較好),克服這層心理障礙,結合了求學時的歷史和地理史觀,一趟走下來,回味無窮,真有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之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