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鐵馬驚哥(二) --- 北橫騎躍

13:47 到達明池山莊停車場,完賽。
原本貴婦團的環島行程,九月延十月,十月又延十二月,當十月宣佈還要再延時,已被這位空有熱誠,規劃無方的領隊打敗,生命短暫,怎可如此不斷空轉。和兒子討論後,他夫婦二人元旦假期,陪我去唱穿越北橫的大戲,目標行程是由七月底攻克羅馬公路的終點桃園復興鄉的羅浮出發,往東走台七線至北橫最高點宜蘭大同鄉的明池山莊,為了不浪費他們的假期,也立下風雨無阻的投名狀。

有了新目標,五指山環山訓練的熱度,果然不減,兩到三天騎一趟,晴騎雨也騎,因為冬天的宜蘭,下雨是常事。進入十二月,訓練頻率再加高,一到兩天騎一趟,五指山偶爾下整週,順便測試如何穿著。冬天山路騎車,上坡熱,下坡冷,而且很冷,一般車衣的拉鏈處會透風,下坡時寒風鑽入,身上熱氣迅速流失,而且我鼻子不好,很怕吹冷風,沒兩下就會染上風寒,先懂得保護自己比騎車更重要。兒子推薦我穿UA SuperCool的彈性貼身運動內衣,解決上坡熱的問題,趁UA特價時買了兩件(一件八百),試用後,非常舒服。而外衣,放棄一般車衣,改用多年前特價時買的 Gortex 單層外套,一來高領可保護脖子,二來拉鏈處有外摺的擋風層,再加上縫有魔鬼氈,不拉拉鏈也可迅速開闔,三來Gortex既防雨又排熱,非常適合。最後再戴上耳掛式的鼻圍,保護好鼻子到脖子不受寒,再準備一兩頂浴帽,下大雨時可套在頭盔上,如此裝備完全就緒。

再來上 GoogleMap 仔細做功課,記錄下每5公里的上昇下降量,預知每一段的困難度,
心裏有個底。功課做完,其實對能不能騎,我並無把握,因為總騎乘43公里,對下半年有三次遠征經驗的我還算好,但總爬昇量一千六百米則是前所未有,且是我平日練騎的五倍份量,腿力能否承受,自己心中都有疑問。

出發前兩週,兒子問我大約多久可騎完,我用平日的均速乘五來估算,在Line上樂觀的寫道
9:00 羅浮出發
11:00 巴陵吃午餐
12:00 出發
14:30 ~15:00 間到明池山莊
他很婉轉的回說,已經預定了下午五點半在宜蘭五結鄉的蘆花雞餐廳用晚餐,元旦期間客滿必須準時,從明池到餐廳還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我知道他的意思,就回道不論騎到那裏,四點鐘上你母親開的保姆車。

好事多磨,出發前四天的週二,倒數第二次練騎,回到家,一個起立動作,右腰開始疼痛,心想完了,這個已有三次發作的舊傷又拉到,晚上吃完飯,痛到已經無法起立,先不管週六騎車的問題,不立刻去醫院打針,恐怕三天都爬不起來,老婆立刻載我下山去鎮上東林路的林醫院看傷。院長林醫師一看病歷說你上次五年前(剛搬上山)來看一樣的病哎,叫我放心,這個針打下去,馬上舒服,是呀,我已三折肱,當然知道有效。結果看病五分鐘,和醫師聊天快半小時,因為沒其他病人,林院長也是新竹中學畢業,比我大十四屆,談到校長辛志平和音樂老師蘇森墉,醫師高興碰到學弟,連一百元的注射費也退還我。打完針,回到山上已可輕微活動,但想騎車可還久,沒告訴兒子,因為宜蘭的民宿已訂,我不能騎,他們也可以騎,一切順其自然吧。這次乖乖按時吃藥,傷痛24小時後開始貼活血膏藥,週四週五下午都去馬武督泡湯,回到家續貼膏藥,疼痛一天天減輕。兒子週五晚上回來才告訴他們傷勢,明天騎多少算多少,要他們不用等我。

12月30日,也是滿58歲的隔天,元旦連假第一天的一大早,全家出動,老婆女兒負責開保姆車,8:45 來到羅浮,此處海拔320,氣温16度,運氣不錯,是整週好天氣的最後一天
氣象預測下午宜蘭會開始下雨。整裝拍照後,9:03 照表由北橫台七23.2k處出發。
出發前,三人在羅馬公路終點合照

9:03 踏上北橫的征途(台七23.2k)

頭3.5k,立即是平均5%的爬坡,兒子擔心我的腰傷,在視線內領騎,但騎了2k還沒熱身,發現為了追上他們,都在重踩,大腿發漲,如此下去,不用5k就掛點,要他們先走,我必須用自己的腿力來配速。過了3.5k後,一小段下坡,大腿得到休息,且已熱身,體能開始恢復,腰也覺得尚可,以時速約12k向前行。過了雲霧隧道後,或許是因為腰傷休兵,反而讓大腿休息了四天,感覺腿力源源不絕,越騎越快,10:45 到達標示46.9k,海拔600的下巴陵停車場,上半場結束,比計劃快了一刻鐘多。
9:45 雲霧隧道(台七31.5k)

10:39 巴陵大橋(台七46k)

下巴陵停車場(台七46.9k)吃巧克力
,信心滿滿,不休息,準備繼續上攻

真正考驗是下半場,這我心中有譜,由停車場開始,連續12k的陡坡,考慮兒子和媳婦的速度比我快近50%,不想讓他們在明池等我太久,要他們和老婆女兒去吃午餐,我在停車場吃了一個肉包和三條巧克力後,11點整,帶了一個包子幾條巧克力和滿滿信心,先行出發。只可惜一上路就犯了一個大錯,上午的順暢,讓我犯下輕敵的大忌,不知早上已用掉不少體力,下午的坡度更陡,應該將前後齒比調低以輕踩換長效體能,但我仍用早上爬坡1.1(前32;後30)的齒盤比去騎更陡的坡,跌跌撞撞勉強騎了6公里後(11:49台七53k處),腿已實在無力,不妙的是,除大腿累外,右膝外側韌帶每彎曲一次就刺疼一下,出不了力,只好下馬
休息順便吃巧克力和補充水分,想到後面還有更陡的6公里,心情跌宕,直覺前途茫茫,還好字典中找不到放棄這個詞,倒可輕易想到策略這兩個字,變則通,先將齒比降至0.85 (前22;後26), 雖然最低可降至0.65(前22;後34),仍保留一點降檔省力空間,能騎則騎,不能騎就下車用推的,反正可磨到下午四點。此時一位反向的機車騎士問我要騎去那裏,我回他明池,他好心的提醒我54k後都在下雨。11:50兒子發Line從餐廳出發,12:19老婆的保姆車在滿地楓葉的55k處追上我,女兒說要吃肉,補充胺基酸,可恢復腿的肌力,我趕快拿出肉包吃。
台七55k 休息時,老婆開的保姆車到

因為北橫路很窄,大車很難調頭,我要她們停在我的後方寬敞處,隨時支援,我則以龜速繼續向前推進。一位對向機車騎士,舉起左手大姆指向我示意加油,對向來車坐在副駕的女士,也舉起大姆指,我都向他們點頭示意。一部小客車從我身旁經過,放下車窗,大喊加油加油,車過後,我舉起左手大姆指,向他感謝,也給自己加油。我聽到後方有車聲,反先舉起左手大姆指,他回按叭叭為我加油,雖然單騎踽踽而行,同胞的熱情,也不覺孤獨。此時海拔已超過一千,氣溫不到十度,天上又飄下小雨,宜蘭方向吹來夾帶雲氣的東北風,異常寒冷,儘管是上坡,仍逼的我不得不將全身包緊,還好凜冽寒風吹不走完工的熱情,刺骨冰雨也澆不熄奮鬥的火焰。在57k處,回首來時路,看到那旖旎蜿蜒而上的羊腸小徑不也克服了嗎,更激發自己的鬥志。12:50 來到59k的四稜,也是這12k連續坡的最高點,高興的眼淚掉下來,振臂哽咽的高喊 I made it. 因為最艱苦的一段終於完成。
12:50 到台七59k,海拔1170的四稜
由此開始緩坡向下,13:08進入宜蘭縣,兒子在62k處離明池尚有4k的地方超越我向前飛奔,也希望他做任何事都能超越他老爸。
到明池剩最後3k(台七63k)
13:15來到63k看到明池三公里的標示牌,心想勝卷在握,卻忘記最後3k又回到陡上坡,偏偏此時右膝靭帶已痛到無法彎曲,只能靠左腳單腿施力,一公尺一公尺慢慢向前推進,所幸大腿的倦乏仍然沒有擊潰我的意志力,韌帶的刺痛也無法改變我獨立完工的決心,在剩下最後一兩百公尺,遠遠望見明池山莊的白色波浪尖頂時,心情激動的喊著加油加油,自己也沒想到這最終又累又痛的3k,居然是心志最堅定,決心最強烈的一段旅程。13:47女兒拍下騎進明池山莊的完賽照片後,就如洩了氣的皮球,滿臉痛容,因為右腳無法彎曲,下不了車,只能癱坐在前桿上。
完賽但也癱坐在前桿,對比停車場時的意氣風發信心滿滿


老婆常說,你不是已經退休,為什麼做事還是像以前一樣。我回她說,不管退不退休,我還是我,只要設定好目標,就會找方法,達成我想要的,這是我的人生哲學,也是樂趣所在。

後記: 回來休息兩週,靭帶已完全恢復,早就可以出去騎車,只是又碰到下雨和寒流,自然龜縮在家中,一失去目標就成了懶蟲。所以人生的方向不能失,要趕快為自己好好規劃,設定好長期目標,一步步走下去。
寫於7°C的五指山1/1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