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參加竹中管樂隊吹豎笛,週六中午放學後的兼職是跑告別式的細搜米。出了校門,鐵馬快騎至十分鐘車程外的音樂社,換上藍制服,隨便拿件樂器,立刻趕坐老鳥的毆拖敗去會場湊人數。記得第一次參加時,到了會場先吃午餐,只有一桶飯和一桶礦肉,很自然澆了礦肉在飯上,吃下一口抬起頭,正好看見那個沉睡的超大物件,從小就怕這玩意,瞬間反胃噁心,差點沒吐出來。之後是充排場的遊行,就是要穿過市區,最熱鬧,人最多的地方,我們這些兼職的玉面書生,都把大盤帽壓的低低,深怕被別人認出,久了見怪不怪,就當國慶日遊行就好啦。記得民國66年時,走一場五十元,足夠一週的午餐費,不無小補。當然也不是每個週六中午都有,要不然好像有點不道德,在詛咒某人似的。
2014年二月離開了半導體行業,開始摸索人生的下半場,經過近四年,得到第一筆收入,大家猜猜是做了什麼好事,幫鄰居割草嗎,這玩意自己家都弄不完,還想外包 ; 還是稿費,之前佑芳找我為聯合報的App Focus 寫稿時,先說過那時為朋友兩肋插刀之金蘭義行,當然佑芳兩肋是大洞,我是小洞。單元完結後,雖然沒稿費,編輯大大自掏腰包買了咖啡寄上,東西不大,但對小洞的止血不無小補,情義禮數上都已到位,雖然沒見過面,也算是見多識廣會做人的豪邁女子。
自己也沒想到,第一筆收入是幫人編曲而來。十二月下旬,合唱團老師陳教授Line給我ㄧ張譜,問可不可以幫它寫配樂編曲,我回老師說,給我一週時間寫寫看。當天下午騎完腳踏車,坐在書桌前,對早上的譜有點好奇,想想就先把主旋律鍵入軟體,聽了兩遍,又好奇的坐在琴前試著配和弦找節奏,前四個小節聽來也還蠻配的,這一弄,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去,晚上就完成第一版鋼琴伴奏寄給老師。當然,音樂沒有最好,只有喜不喜歡,連續幾天每天改一版給老師,我看老師也會被我煩死。幾天後,老師說林氏宗親會下婦女會理事長聽了很滿意,問可不可以再寫熱鬧一點,也寄了目前的配樂帶給我聽,老實講,卡拉OK式的配樂,感覺是很熱鬧,但是用在宗親會的會歌上,實在不太搭。我就回老師,會試著在反覆後加一組弦樂,增加樂曲的層次感和質感。結果理事長回老師說,弦樂一出來時有種莫名的感動,沒想到他們的會歌可以這麼好聽。其實這和選擇的樂器有關,鋼琴小提琴這些古典音樂中的樂器,一般人本就有比較幽雅高尚的主觀認知。
2014年二月離開了半導體行業,開始摸索人生的下半場,經過近四年,得到第一筆收入,大家猜猜是做了什麼好事,幫鄰居割草嗎,這玩意自己家都弄不完,還想外包 ; 還是稿費,之前佑芳找我為聯合報的App Focus 寫稿時,先說過那時為朋友兩肋插刀之金蘭義行,當然佑芳兩肋是大洞,我是小洞。單元完結後,雖然沒稿費,編輯大大自掏腰包買了咖啡寄上,東西不大,但對小洞的止血不無小補,情義禮數上都已到位,雖然沒見過面,也算是見多識廣會做人的豪邁女子。
自己也沒想到,第一筆收入是幫人編曲而來。十二月下旬,合唱團老師陳教授Line給我ㄧ張譜,問可不可以幫它寫配樂編曲,我回老師說,給我一週時間寫寫看。當天下午騎完腳踏車,坐在書桌前,對早上的譜有點好奇,想想就先把主旋律鍵入軟體,聽了兩遍,又好奇的坐在琴前試著配和弦找節奏,前四個小節聽來也還蠻配的,這一弄,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去,晚上就完成第一版鋼琴伴奏寄給老師。當然,音樂沒有最好,只有喜不喜歡,連續幾天每天改一版給老師,我看老師也會被我煩死。幾天後,老師說林氏宗親會下婦女會理事長聽了很滿意,問可不可以再寫熱鬧一點,也寄了目前的配樂帶給我聽,老實講,卡拉OK式的配樂,感覺是很熱鬧,但是用在宗親會的會歌上,實在不太搭。我就回老師,會試著在反覆後加一組弦樂,增加樂曲的層次感和質感。結果理事長回老師說,弦樂一出來時有種莫名的感動,沒想到他們的會歌可以這麼好聽。其實這和選擇的樂器有關,鋼琴小提琴這些古典音樂中的樂器,一般人本就有比較幽雅高尚的主觀認知。
過幾天理事長問到,弦樂的後半段旋律太強,會被拖走,可不可以改成拉主旋律的音。這樣做當然更簡單,但又何需配樂人,更顯不出編曲的功力。但總是要滿足客户的需求,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想一想弦樂的旋律線不動,但改成每一小節的後半拍才出,讓主旋律先出,再把第三拍第四拍全拍縮成半拍的短促音,收斂旋律線成節奏形弦樂。
之後,理事長看到我放在FB上的影片,非常喜歡,問可不可以給他們當伴唱帶。這段影片主要是在比較,第一段原曲,第二段加鋼琴伴奏,和第三段加上弦樂後,調味不同,各有什麼不一樣味道,給大家感受一下,並不適合當伴唱帶。既然理事長那麼喜歡,就再花幾個小時,把伴唱影片做好,當然這些功夫都是當義工。
完整"林氏之歌"影片貼在下方
之後,理事長看到我放在FB上的影片,非常喜歡,問可不可以給他們當伴唱帶。這段影片主要是在比較,第一段原曲,第二段加鋼琴伴奏,和第三段加上弦樂後,調味不同,各有什麼不一樣味道,給大家感受一下,並不適合當伴唱帶。既然理事長那麼喜歡,就再花幾個小時,把伴唱影片做好,當然這些功夫都是當義工。
完整"林氏之歌"影片貼在下方
和過去半導體行業日進斗金相較,幾千元編曲費用象徵意義卻不小,也是對過去三年在樂團合唱團上莫莫寫配樂,累積經驗,專業認可上最好的回報與鼓勵。續往前行,還有很多可看可學,而大家的每一件反饋,都是積累在音樂專業上的資產,其實學習模式和以前半導體行業沒什麼不同。雖說相同,當然還是稍有不同,因為這是走在一條可長可久自我興趣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