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憶母親


週四傍晚,我坐在母親病床旁,握著她的左手,有節奏地略微施力。
母親自從十年前中風後,右邊完全癱瘓,也失去了言語功能,但她的頭腦仍然非常清楚。每次去大哥家探望她時,她會點點頭,但是握她的手時,握一下下就會抽回來,然後揮揮手,要我們回去。我們從她種種的舉動看得出來,她不想拖累兒子而終日眉頭深鎖,唯有孫子們去探望她時,她才會露出笑容。而母親今晚卻完全異常,不僅未將手抽回,還回報以微弱的力量。母親沒有將她的目光移開,一直用她温暖的雙眼望著我,似乎知道時間不多了,而想多看兒子兩眼。握著母親微涼的手,我並不想露出擔憂的神情,影響到母親平穩的情緒,可是想到再過些時日,也許連冰涼的手都握不到時,心頭一酸,鎖不住的淚珠不爭氣地滑下雙頰。
週日傍晚,我再去醫院換大哥、大嫂的班,大哥、二哥、二嫂都在病房,二哥說:「媽媽今天精神很好。」是呀,從母親炯炯有神的目光看來,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毛病,她有時還會把可動的左手舉起來枕在頭下。
晚上九點多,大侄子帶著微紅的雙眼離開病房,大侄子從小由母親帶大,母親把孫子當兒子養,自然感情不一樣。此時美國是早上六點多,三哥準備搭今晚的飛機回台灣,我想到他回來後還要居家檢疫十四天,誰知到時還能見到母親否?我問三哥是否要先和母親視訊?接通後,母親看著手機上的三哥,用手摸著手機上三哥的臉,久久不肯放下。
十點半,我將母親由側睡擺平,看著母親吐著大氣平穩的呼吸著,我也才在母親身旁睡著。凌晨十二點半醒來,見母親手放在薄被外,一手冰涼,我趕快將她手放進棉被,並把她搓揉回暖。此時母親的呼吸非常沉重且緩慢,我不敢再睡,想著可能要整晚陪著她,我把椅子搬過來,坐在她床邊,握著她的左手,並在她耳邊一直說著:「媽媽加油!媽媽加油!」但母親的呼吸越來越緩慢,越來越緩慢,有時停了大半天好像忘了呼吸,又突然深吸一口氣。其間,母親頭不動,眼球轉過來,微微地看了我一眼,之後,都只能無神地望著天花板。我摸著母親的左手,幾乎感受不到脈搏的跳動,看著母親的狀況越來越差,我的腦子亂了套,想著,是不是要找護士給母親用氧氣?雖然我們已經簽了不做任何急救措施,但至少讓她舒服一點?還是要打電話叫大哥、二哥快來?思緒尚未回穩,只見母親的一口氣吸了一半,好像再也沒有力量往上提昇,然後如同洩了氣的皮球一樣,至此撒手人寰,走完了她的一生。
護士來幫母親拆管時說:「阿嬤好勇敢喔,她內出血很嚴重,一定很痛,但我們從她臉上都看不出來。」是呀,母親因白血球偏高住院,驗出凝血功能嚴重退化,醫生說隨便一場大的內出血就會奪走她的生命。住院一週中有血便,胃瘻管也滲出血泥,但她的表情一直很平靜,也一直沒有用止痛藥,我們也一直認為母親可以撑更久,大家都沒想到她會這麼快離開。
母親民國二十年正月出生在洞庭湖邊,外祖父是米商,在湖邊有自己的米倉、運米船和小碼頭。母親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一直到三十八年大陸撤退時,由當空軍飛行員的舅舅帶來台灣,兩年後嫁給同是飛行員的父親。之後母親的生活一直以四個子女為重心。
母親對我們的教育費盡心思,從小到大,母親什麼事情都不要我們兄弟做,但她只要我們做好一件事「好好讀書」,母親會幫我們打理好一切事情。我去外地讀大學時,每次回學校,母親都會陪我走到村子口的小舖,然後對我說:「你自己往前走,不要回頭,媽媽會站在這裏看著你走。」當然,我走一小段,就會回頭和她揮揮手,直到看不見為止。或許每個母親都知道,孩子長大,不應該羈絆在自己身旁,希望他們能勇敢地去開創自己的人生。
有了孫子之後,母親仍然是一個盡心竭力的照顧者,即使只是一隻鴨子,都能感受到她的慈愛。由於大哥經常在各基地間輪駐,大嫂也是須輪夜班的護理人員,後來母親搬去和大哥住,大哥少小離家從軍,母親總覺得對大哥照顧得少而虧欠他,所以大哥的兩個小孩,都是由母親帶大。有一次,學校要教「生命起源」,小侄子從孵鴨蛋開始養的小鴨,一開始當然是寵物,但最終照顧的事都是母親接手。母親把鴨子養在陽台,每次曬衣服就會和鴨子說話,一天早上,母親醒來時,驚喜地看見鴨子站在母親的床側望著她,後來鴨子每天早上都會來和母親道早安。
母親中風後,大嫂提前退休,大嫂說:「媽媽照顧了我們三十年,接下來就由我們來照顧她。」母親臥病的十年間,大哥、大嫂和一位外傭,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這次住院時,醫生說:「看阿嬤背上都沒有褥瘡,你們實在照顧得很好。」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應該說「久病床前識孝子」。
看著盡一生最大努力呵護你長大的母親在你眼前離開,心情實在很複雜。母親離開我們了,或許母親慶幸自己能從病痛中解脫,但我們這些子女會永遠感謝她、懷念她,如同大嫂哽咽的說著:「我們都好捨不得她。」我也相信那些受過她慈愛照拂的小狗、小鴨、小鳥們會繼續圍繞在她身邊,她在天國是不會孤單的。

母親大名: 劉季仁
生於: 民國20年農曆正月初六
          湖南省湘陰縣
歿於: 民國109年農曆六月七日(國曆七月廿七日)
          台灣  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