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書為誰讀

從小開始,就聽到父親常説,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到底讀書與有出息有啥關係也搞不清楚,倒是天生反骨,父親越唸越不喜歡讀書。

幼稚園玩了一年,順利考上師專附小,提前一年開始小學生活,低年級時,倒還光宗耀祖,每年會拿一個”進步最多獎“,因為上學期都是班上倒數前幾名,下學期跑去中段,進步一二十名,拿這個獎也算實至名歸,表示潛力不小。附小每年有一個選市長的活動,由四五年級每班推一個代表,三四五六年級的人投票,三哥在同一所學校高我三個年級,四年級當選市長,五年級又獲得連任,破了學校紀錄,到我四年級時,也被班上推去選市長,只是得票數比班上人數還少兩票。倒是五六年級時,成績不知不覺跑去前段,人也没變聰明,那有何不同,只是提前準備考試而已,拿進步獎時,都是月考前一天才應付一下,到了高年級時變成考前一週準備,如此還有機會複習一次,自然成績就往前跑。其實現在想想,小學的東西有讀有會,没讀時間到了也會,當父母的實在不用太在意。 

三哥國中畢業時,我進去讀同一所在客雅山上的學校,只記得他畢業時,父親和他一起騎腳踏車去,載了兩腳踏車的禮品回來,而我畢業是兩手空空,不用驚動任何人,獨自走回家。倒是讀書外的光榮事蹟還不少,國二時代表班上参加全校演講比賽拿了第一名,還好我的好朋友小温當時不在,要不然一定是他第一名。國三時又代表班上參加全校獨唱比賽,記得唱著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天白雲好時光,結果戴了榜眼的桂冠

進了高中,每天騎鐵馬去學府路,很多同學都是在名師那補英文數學,我是學校功課應付應付,倒是和同學借了不少小説回家看,成績自然好不到那裏,記得高一數學補考後才過關。直到升高三時,看到已五十多歲軍人退休的父親,為了家計,每日埋首書堆,準備考退伍軍人轉任公務員的特考,這才刺激到我開始認真讀書,整整拼了一年,重讀高一高二再加新學高三的書,差強人意,考到基隆北寧路去讀大學。别人聽我讀那個學校,一定會問要不要上船,好像立刻想到基隆港邊,抱著酒瓶躺在地上的碼頭工人。三哥和我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唸同一所學校,不一樣的是,他是在眾人的讚美聲中自動自發往前行,我是在父親的催促聲中為父親而讀書。

進大學後,大一皆是共同科目,和高中大同小異有點浪費時間,從大二開始進到專業電子領域,這才開始需要動動腦,興趣有了,換成我埋首書堆,自然成績一飛沖天,考試很少没考滿分,記得大四考通訉時,老師出了120分的題目,誰考最高誰就是滿分,老師想大概没人可以超過100分,結果我考了120分,同學的分數都被除1.2害了大家。

大學畢業前参加研究所考試,幸運的又回到新竹家鄉,在光復路邊成功湖畔讀書,研究所的知識很實用,論文也很顺利完成,記得畢業論文寫了十五六頁交給老師,老師説别人都寫五六十頁,你怎麼只寫那麼一點點,我跟老師説,我是把前人複雜的東西,想了一個簡單方法做出來,其實只要寫一頁了解元件做法就夠了,老師好説歹説下就再加了十頁似是而非的理論,當然還是那一年最薄的畢業論文。後來這篇論文發表在1984年7月分的 IEEE Electron Devices上,當年碩士論文能上 IEEE 肯定是空前,因為我是第二屆,前一屆也只有三個學長。倒是六七年前,我和小兒一起參加 IEEE Symposium 的餐會,老師倒主動和我兒提起你爸爸當年的論文發表在IEEE,想想已經過了二十六七年,老師也已經教導過幾百個畢業生還能記得當年的事情,想必印象深刻。

碩士班畢業後又唸博士班,唸的不怎麼順利,還好讀了很多書也兼差賺了不少銀兩,時光算没被浪費掉。放棄學業後去半導體公司上班,反而開始求學的另一個階段。在研究所主要學元件,到業界後做 IC 設計,又開始自我學習,一方面看别人寫的設計報告,另一方面顯微鏡下邊看邊畫别人設計的電路,再和書本上的知識相應證,收獲不少。工作五年後,記得 1992 年看到一篇DSP 用在 Nissan 高檔車上做室內靜音用的論文,覺得 DSP 一定是未來科技應用的主流,立刻決定充實這方面的知識,再度回到學校去上夜間進修課程,另一方面在公司內組成讀書會,學習數位通訉方面的知識。回想在做研發的十一年中,讀書不曾間斷,一直學習新的知識,這也是科技行業的宿命,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很難一招半式,一成不變,走一輩子。

1998年後改派去做市場行銷的工作,一方面跟公司的老鳥學習,另一方面從别人那得到幾本marketing 的書,又開始學習另一種知識,和科技不一樣的是,科技的書多為原創性知識,過去不曾知曉,而管理行銷的書,多為經驗整理,可和自已的經驗相輝映。做 marketing 的工作,語言很重要,2000年起開始學日文,八年中分别受教於三位日本老師,對日本文化認識不少,是一段很有趣的經歷。2002年公司派我去Thunderbird全英文的MBA,此時一方面要工作,一方面又要讀書,連續20個月全無假日,甚為辛苦,但收獲也豐,畢業後整理出一份教材,在部門內教授基礎行銷知識。我也曾想過,大家都上MBA,也都學會相同分析手法,那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在那? 我的體會是,手法雖相同,但人和人之間的市場敏感度不同,是否能活用所學看到新的機會,下定決心調動資源抓住機會,才是一位企劃行銷人員最有價值的地方。自已也慶幸09年看到M0的機會,做出決定,一方面不負職責所託,另一方面带著美好回憶,没有遺憾的在年初退休,告别職場。

退休後,不再追求專業知識的成長,重新回到愉悦輕鬆的心情,先買了一套原版史記,看了三分之一感覺太沈重,又開始看另一套中國文學演義。如今讀書不需為父親唸,也不必為五斗米而讀;興之所至,隨意而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