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鐵馬驚哥

廊前的紫牡丹盛開著,山道上的車聲喧囂不已,輕吹的東北風,刮出陣陣秋意。算算日頭,這是第六個秋天,在山上已住滿五年,說日子過的不快,還真騙人。

牡丹盛開,秋詩篇篇

以前住竹北時,下班後,晚上會花一小時騎腳踏車,繞東海一圈。搬上山後,腳踏車自然也當跟班隨行而來,只是來過的人都知道,鐵馬一出社區大門,就難以抉擇要往左還是往右,往右正好是五指山路上最陡的一段絕命坡,想想還沒熱身就要重踩,望之畏然怯步,往左是二公里多的下坡,垂直下降230公尺,直到東峯路,下去快樂,可是回來怎麼辦。想著想著,兩年就過去啦,看著鏽跡斑斑的鐵馬,滿懷歉意,ㄧ次也沒騎,原封不動,又把車載回竹北,塵封起來。
年初,合唱團的老大姐,邀老婆秋天去騎貴婦團環島,我勸她說平常也沒在騎,沒這個體力,更沒那個屁股,別去啦。可是老婆倒一頭熱,還要我一起去,想想現在都靠老婆吃飯,老婆一去,十來天沒飯吃,日子不知怎麼過,只能回說,先練練吧,看有沒有體力,尤其能不能練成鐵屁股,再決定。
春雨結束,梅雨未到,鐵馬再度上山,我的個性先苦後甘,就往右去吧,久沒騎車,換檔不順,陡坡上,車頭高翹,慘不忍睹,翻車下馬。出門還不到兩個彎就要打道回府嗎,實在太丟臉,好歹推也把它推上去吧。說實話,人走上去都很辛苦,還要推部車,推到觀音禪寺的五叉路口,喘到恨不得把肺掏出來,這就是五指山鐵馬行的首部曲。
凡事起頭難,再騎個四五次,換檔時間越抓越準,忍著大腿發酸,喘著大口吸氣,身體微微前壓,雙手輕扶把手,一圈圈慢慢踩,終於不用下車踩上第一段坡頂,也算是重大突破吧。
梅雨過後,先苦後甘,看來已不是問題,那就再來,先甘後苦,往左騎下快樂坡,但怎麼回來,就繞對山回來。對面山路是一條單單純純沒下坡沒平路,長5.7公里的連續上坡,直接爬昇350公尺,如此繞ㄧ圈回到家,正好11k,第一次騎完花了1h20m,此時才知什麼叫長痛不如短痛。不過越騎越喜歡這條路線,一來車少不必閃車,二來連續上坡是調整體力訓練腿力很好的試金石,三來效率超高,只要挑個雨過天晴或烏雲聚集前,衝一下,一小時就能完工,而且可消耗400大卡熱量,是很有效率保持體形的運動方式。幾次,騎到環山路最高點還有體力,就繼續由觀音禪寺,騎上五指山的玊皇宮,算是完成五指山鐵馬攻頂的任務。
既然五指山已不是問題,就開始嘗試多年前的 mission impossible,七月底先克服了羅馬公路,騎了三十幾公里,爬昇快七百公尺。
羅馬公路終點

八月底,由住家騎到土場(往觀霧的必經點),再由土場經白蘭部落上涼山,這次也騎了三十幾公里,爬昇近一千三百公尺,當然騎不動用推的也算,算是通過了體能的重大考驗。
白蘭部落前

週二再由南寮騎到後龍的好望角,來回正好90k,不過這次可踢到鐵板,去時順風,三小時到好望角,回程遇上泰莉颱風外圍的強勁東北風,在西濱由好望角最高點下衝時,強風煞車,速度居然連40都上不去,到了平路,烈日加強風,體力迅速流失,不時躲到涵洞中喘口氣,感覺比在五指山騎上坡還辛苦,到了中港溪的大橋上,飛砂走石迎面強襲,沒倒退就不錯啦,還那能前進,乾脆下車用推的,結果回程足足花了五小時才回到南寮,全身像敷了一層細砂面膜(全黏在防曬油上),此回才了解逆風下騎車的滋味,還是留在五指山爬坡比較愉快,ㄧ來無風,二有樹蔭。
海天一色的好望角

貴婦團的環島行程一延再延,倒是自己因此重拾過去的喜好,繼續挑戰之前想完成的路線,或許這是今年最大的驚喜。總之,人生不管在什麼階段都不能失去理想與目標,生活自然豐富又多彩多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