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混聲三部的再別康橋

今年新竹市的合唱觀摩會,拾樂坊合唱團準備三首中的一首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大家熟悉的旋律是民歌時代的樂手李達濤所寫,小調的曲風哀愁幽美,卻又振動心弦。之後音樂老師邵老師增加了女聲第一部成女聲二部合唱,主弦律是第二部,觀察邵老師的寫法,風格比較像鋼琴伴奏,以高音的連續琶音當第一部,並非以和聲為主。所以我在增加第三部男生低音時,當然以和聲為主軸,並以間歇性躍出,來突顯純女聲和混聲的差異。
三部中最難唱的當然是男生,因為A小調中,E和弦相當於C大調中G和弦,E和弦的#5最能突顯曲風,只是彈琴按個鍵,#5輕易蹦出,但是唱歌的#5,要在不同的前導音,有7、有6、有3之後準確唱出,並非易事,自己寫的,沒得怨啦。
順便談談,女聲三部和混聲三部有何不同。除非找到男姓賀爾蒙特多的女低音,要不然女聲三部最大音域就是G3到G5兩個八度,頂多向外再各推一個全音的F3到A5,最低約180Hz。用更簡單的講法,就是小提琴的音域。所以純女聲合唱團有點像無根的浮萍,聲音都飄在空中,當然這跟我們聽慣重低音50~100Hz有關,我想這也是為何邵老師只寫女聲二部沒寫三部,因為前兩部幾乎佔掉兩個八度,沒有空間寫女聲的第三部。男聲的音域正好比女聲低ㄧ個八度,混聲合唱團可以由G2起音(約100Hz),音域自然更豐富,當然對寫曲的人,考慮相對位置時,也更有彈性。
下方有兩段影片,第一段是女生唱一二部,男生唱第三部軟體模擬之混聲三部,要有點小耐心,男聲是在反覆後才進入,正好讓大家體會一下純女聲和混聲的差異。第二段是女生只唱主旋律第二部,第一部改成男生之唱腔,聽聽這種組合是不是也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