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走在雨中

今年新竹市的合唱觀摩會於本月22日舉行,陳維棟老師指導的四個合唱團一起演唱。曲目ㄧ是李泰祥先生寫的"走在雨中",由我改寫之前邵淑蘭老師編的女聲二部成混聲四部,並且加上大提琴的前奏和協奏,豎琴則提供節奏。
全曲分四段,層次漸增,味道漸濃,前兩段只有男聲二部與女聲二部時,大提琴在適當音層提供第二旋律線,避免合音太單薄。第三段開始進入混聲四部,聯合團練時我告訴團員,第四段的每個字都由和弦音組成,只要唱的準就會好聽。
今年正好家中有事,無法幫腔,但能聽到43位團友唱自己寫的合唱曲,尤其甜蜜磅礡、綺麗洶湧的最後ㄧ段,仍如親臨現場,感覺很過癮。
表演影片YouTube 連結於此
采風拾樂唱"走在雨中"
當然第一段,Bass有幾處走音,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隘口四季(20200210完成)

去年冬天,完成洋樓的音樂會表演,緊接著搬下山,到離高鐵/台鐵六家站很近的隘口二路上,準備迎接相對便利的老文青生活。
之後花很多時間,回到琴上,為自己的不足"編曲",加強磨練,為好幾首流行音樂,重新編和弦,從中體會到,和弦的運用除增加音樂的厚度,更能引領曲風, 收穫不小。
這半年中,雖也哼出一些新曲,並未覺特別出眾,自然遲未動手。直到七月的"隘口啼春"出現時,立馬動手。接著八月寫了"隘口樂夏",但是一直不滿意樂夏的配樂,感覺音樂太單薄,正好看到一部官大為講述音域分佈的影片,得到一些靈感,十一月初終於完成。這兩天正在為另一首"隘口弄秋"修飾中,這也是第一首三拍的華爾滋樂曲。
目標是農曆年前完成隘口四季的四首音樂,也會陸續在本文中更新。
這就先放上"隘口啼春"和"隘口樂夏"的youtube聯結。
隘口啼春
隘口樂夏

11月19日,冬天未至,秋天結束前完成這首圓舞曲,有點像在趕進度,是吧!,不過,我對弄秋的喜好程度,高過前兩首。
隘口弄秋

2020 2月10日
寫完了春夏秋,一直在想要用什麼音樂,最能代表冬天的靜謐與蟄伏,不能太華麗,也不能太躍動。
弄秋已寫完兩個月,嘗試了很多寫法,眼看冬天將盡,卻ㄧ直沒有滿意的愛迪兒,直到兩天前在琴上爬音階,突然領悟音階是既平實又順耳的走法,很快完成了這首 "隘口頌冬"。
音樂特色,第一段是八度音階的順階滑降,而第二段是用八度換六度再四度的三層跳法。樂器只用單純的史坦威鋼琴,高音特別清脆是史坦威的特色,尤其結尾這一段。
告訴我,聽完是什麼感覺呢!
很高興,就在冬天將盡的二月天,完成了隘口四季。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阿迪朗達克

在五指山住了六年半,靠著撿拾鄰居蓋木屋待燒的廢料,做了不少木製品,包括兩張啤酒桌,花枱,板凳等等。其實一直想做的是ㄧ張有高靠背的休閒椅,後來在IKEA 買了兩張想像中的椅子,一張放室內,一張放室外陽台,也就打消了這個唸頭。只是陽台這張並未經日曬雨淋,只有濕氣,就讓這種膠合木料,在吃力處,磕頭下跪。即使買來的一些純原木製品,如果沒有考慮到環境,不久就可看到木料在承重處,快速腐朽,很快就坍塌損壞。
搬到竹北的頂樓後,有一個小露台,又從五指山搬來好多木料,先做花枱,以2014年的第一張為經驗,連續改良了三代,最佳設計才定案,當然連做四枱也已經無處可放。

第一(最左邊2014年)至第四代花台
再來又做了ㄧ些不同高度的板凳和小桌子,
小桌和40cm高板凳
小玩意做多了,覺得沒什麼趣味,就來挑戰多年的想法,做個大傢伙,有高靠背的休閒椅。
之前在朋友的農舍有看到這樣的椅子,結構很簡單,後來在很多休閒農莊,都可看到這種彩色的椅子,這種椅子還有個特別的名字叫阿迪朗達克,就以它為參考藍圖開始設計。

阿迪朗達克參考設計樣本
我的設計理念很簡單,舒適與耐用。和舒適有關的主要因素,如椅座高度,椅墊前後高低差,和椅背的傾斜角等,就以坐過感覺不錯的IKEA休閒椅為參考,抓了椅座前緣35公分高,由後到前的仰角12.8° 但是椅背的傾斜角不好抓,決定以12.8的兩倍25.6設計看看。
再來談耐用,最早阿迪朗達克的設計只有前腳,兩支平行,前後傾斜的椅座支撐底樑,托著長長的尾巴當後腳。我的設計,一來,為了方便站起來,椅座比較高,其次椅背不想太斜,怕爬不起來,三來小小院子,沒那麼大空間托個長長
尾巴,所以決定增加後腳的設計,同時把椅背支撑橫樑算好角度,挖槽,崁入後腳中。並且在椅座樑與前後腳的銜接處的正下方加一塊木料垂直支撑這根樑,最終再用矽膠將接合處密封起來,雨水進不去,木材不易腐巧,自然用的久。
椅座樑正下方增加一垂直支撐


新設計,椅背橫樑崁入後腳中
上完漆的作品
當然,你會好奇花了多少時間,光畫設計圖,用三角函數算各種距離,這玩意實在太久沒用,腦門不再靈光,常常sin或tan用錯,一再驗算,大概花了六小時。選料,裁切,組裝花了八小時。當然後面還要上漆封矽膠。朋友看到,問可不可以幫他做一張,其實去網路上買一張五六千元比較便宜。當然很有信心的是,第一代的設計可保用五年,信心來自照片中那張2014年的花枱,在五指山的户外,風吹日曬雨淋,依然勇健,而我的大傢伙,用的是相同力學的設計理念,再加上防水處理。第二代設計會加大腳柱,將椅座樑完全內崁入柱腳,並且改善椅背的美感,就當傳家之寶吧,不過小朋友都說,會讓我用一輩子,順便帶走。

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2018繞島巡遊 --- 北海道仲秋之旅

繼去年東北自駕遊後,今年則早早規劃,再次安排在仲秋,來個北海道環島巡遊。六月就起跑,先在比價網站上訂了十月中的酷航,來回連行李也就八千多元,過去只有華航長榮時,怎麼樣也要萬八,實在差很大。
女兒這次規劃十五天的行程,由札幌進,一路往東,之後上切東北角知床半島,再沿著海岸線,反時針走到最西邊留萌,回切道央,最後折回札幌。

女兒七月去青森看惡魔祭時,認識一對七十多數渡邊夫婦,他們住札幌,由小遵搭渡輪至青森看表演,看完表演去居酒屋,喝的太Hi,錯過了公車,正好碰上女兒,女兒就開車送他們去青森港。這次知道我們要去,非常熱心,希望我們留幾天時間在札幌,這也是為何行程安排札幌進出,否則安排旭川進札幌出,較為順暢。
多數人對札幌都很熟悉,尤其狸小路商店街,滿是大陸人與台灣人。而在札幌停留的兩天(第一天和最後一天),都是由渡邊太太帶我們去看當地人的私房景點。
渡邊太太先帶我們去市中心中島公園的豐平館,豐平館是幢150年,兩層樓木造建築,招待過日本天皇,由於近來常在北埔70歲的姜阿新洋樓練合唱,所以對看木造建築特別感興趣。免費入門的中島公園有許多台灣遊客,只可惜沒見到任何一位買票進去參觀,真如入了寶山,坐在珍寶上而不自知,我們在豐平館享受咖啡中,渡邊太太看我年紀輕輕就退休,問我平常在做什麼,我說在寫音樂,就用手機放了剛出爐的坪溪雲響曲給她聽,她面露驚喜,問音樂可不可以給她,我說當然可以,然後她又問說,要多少錢,我愣了一下,懷疑的想到,還真可以賣錢呀,馬上跟她說,不用錢,有人喜歡就很高興啦,或許這就是日本人尊重版權的概念。
中島公園的紅葉

豐平館內喝咖啡

今年的紅葉比較晚,渡邊太太又帶我們去一座海拔較高的私人公園紅葉公園欣賞楓紅,晚山則去大倉山吃蒙古烤肉和欣賞札幌夜景,其實渡邊夫婦也是第一次來大倉山,他們只是想把札幌完美的影像留在我們心中,而確實也做到了。當我們繞島一圈回到札幌,渡邊太太帶我們去舊道廳前的銀杏廣場,和北海道大學的銀杏大道,尤其後者,很少聽到遊客去那,但確美到不可置信。
紅葉公園

大倉山俯看札幌

舊道廳前銀杏廣場

北海道大學

北海道大學
道東,是此次行程的另ㄧ重點,我們住在屈斜路的王子飯店,拉開窗簾就像看到一幅真實風景畫屈斜路湖。王子飯店是非常適合的停留點,設備好,住宿價格公道,但用餐貴。周邊重要景點,釧路濕原,阿寒摩周國家公園和知床半島,車程都在一個半小時內,不想天天換房間,住在這裏很方便。唯一不便的是,離王子飯店最近的商店也在20公里外,自駕遊的逍遙愜意,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點,開個車15~20分鐘到摩周車站,附近餐廳多,又有大超市,所有補給品,在此都可買到,北海道自身就是產地,價格自然親民,觀察了幾天,超市才是老婆女兒最喜歡去的地方。
住在王子飯店,不要忘了去四公里外的和琴半島,和琴半島是突出於屈斜路湖中,本來以為二公里半的繞島步道,40分鐘就可走完,而處處美景,點點驚豔的楓紅,一個半小時才走了ㄧ半,必須靠著手機打燈,指引回家的路,是場意外的驚喜。

王子飯店的窗畫

爬個小山俯視阿寒湖

濕原實在太大,不知如何取景

令人驚艷的和琴楓葉

不去不行的和琴半島

東北角的知床五湖是很重要的景點,我們趕在11月關閉前一遊。此處有熊出沒,知床ㄧ湖設了高架棧道和圍籬,可任意進出,而二湖到五湖,須先聽十分鐘解說,才能進入。說成湖有點過,其實就是五個沼澤地,只是正好有知床連峯當背景,天氣好時,藍天白雲再加上十月的紅葉倒影湖中,美不勝收,五湖最美的是四湖和五湖,步道只有窄窄一條,遊客如人龍,說成摩肩擦踵也不為過,眼明手快,按下快門,才不會錯過良辰,閃失美景。
知床四湖和知床連峰

知床五湖和知床連峰

網走的能取岬,非誠勿擾曾在此取景

隔一日來到知床的東邊羅臼,車行至小山丘上的國後展望塔,這裏肉眼就可看到日本號稱二戰後被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館中有許多文件述說併吞之後,親不得見骨肉分離之痛,並有許多日本人簽名收回四島的意向書。不過客觀的說,日本人民何不反思過往帶給他國人民的苦痛呢! 將心比心,想通了這點,才能從中解脫。
結束了道東的行程,也結束了多日的好天氣,今天要開最長的距離,由知床沿著海岸線到最北點宗谷岬,雖然只有三百多公里,但限速50,估計也要開一天。行至紋別市前,碰到一部巡邏車,不疾不徐的跟著他走了20公里,也不見他轉彎,和女兒討論好幾次,可不可以超過去,想想要趕路還是超吧,只是一過去,就看到他開起警示燈和閃大燈,要求停車。警察走過來後,我們先告訴他是台灣人來旅遊,看過證件後,他倒先替我們開託,問我們是不是要趕路,然後說警車都是開在速限上,超過他就是超速。因為下著大雨,要我們小心開,沒有開單,就讓我們離開。我看他回車上寫紀錄,趕快踩滿油門,飛奔而去,如果還要跟在他後面,不瘋才怪。
今晚住在由漁夫經營的斗夢民宿,也預訂了晚餐,豐盛的海鮮都是漁夫自己捕的,而且由他親自在塌塌米的焢上烤給我們吃,我們也是他今年接待的最後一組客人,之後就要閉店半年,隔年五月才開,漁夫說冬天海上結冰,他們無法工作,但臉上滿滿責任感光榮的說著,冬天在開除雪車,保證用路人的安全,其實漁夫也說了,冬天不會有觀光客。而他自己的煩惱是,三個小孩都到東京去工作,沒有人要留下來接手民宿和經營漁場。情況都一樣,年輕人都去都市編織自己的夢想,鄉下只剩下皺紋滿滿不知所措的老人。
民宿豐盛的漁夫料理
北海道最北端,宗谷岬地標
其實過了紋別市,沿著鄂霍次克海,一路到最西邊留萌的海岸線,發現只有牧場沒有農場,而我們一路都在玩快閃,快門一按就躲進車中,突然開始懐念新竹的九降風,因為在這只能算溫暖和煦的春風,也難怪年輕人跑光光。
西海岸的最後一晚,我們住在留萌稍北的初山別村的車站旅館,五點check in時, 櫃檯小姐建議我們去旁邊的天文台參觀,五點到七點關門前可以看看星星,天文台有支65cm的反射式望遠鏡,管理員特別打開Dome升起望遠鏡,不過有雲層,就平視,讓我們看看20公里外小鎮的街道。管理員很熱心的拿出過往光榮戰史,拍到銀行星系的照片,和我們解說如何找星星,ㄧ談到他的專業,瞬間散發的光芒,讓我看到一位專業人的執著與熱誠,或許這是在西海岸最讓我感動的一刻,因為彷彿看到過往自己工作的身影。
多年前看過一部日劇玲蘭,講述ㄧ位戰前在明日萌艱苦奮鬥向上小女孩的故事,明日萌是離留萌不遠的一個小站,如今已經廢站,不過到今天,我還是覺得那裏的生活環境仍然艱苦。由留萌回切道央,往旭川進發,立馬離開了刺骨寒風,不久高速公路再現,好像回到人間般。
旭川有一所傢俱設計中心,裏面陳列了許多日本設計師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的心血結晶,對學工程的人來說,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本來只準備稍作停留,結果看了一下午,當然包含在舒服的沙發上,小眠了一會兒。很多台灣傢俱公司,都是派個人來這裏拍拍照,回去依樣畫葫蘆,約三分之一的價格市面銷售,就賣的赫赫叫。
到旭川必然要去美瑛,當地人告訴我們不要走山谷中央的237國道,要我們沿著旭川機場旁,在丘陵上方和237平行的農路走,果真車少,居高臨下,風景優美,開車心情佳。
到了美瑛必然要去拜訪前田拓真館,看看這位攝影大師,如何將一年四季不同的美瑛,介紹給全世界。美瑛是層疊起伏,阡陌交錯的丘陵地,色彩豐富,線條有序,只是農路甚小,不好停車,當地農民並不喜歡觀光客,錯亂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他們的工作步調,所以當一個有禮的台灣人,千萬別亂停車,亂丟垃圾。
阡陌交錯的美瑛,甚麼季節都美
十五天並沒辦法走完北海道,依女兒之見,可能還要十五天。文中記錄的地點都是時間有限的朋友,值得一遊的地方。
北海道,台灣2.3倍大,人口六百萬,都集中在幾個大城市,一離開都市,筆直馬路上看不到車見不到人,遇到商店就趕快進去瞧瞧,套句俗話,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整個北海道就是一個大牧場和大農場,所以到處都是天然的味道,待個兩天就習慣了,或許地大人少,有點坡度的土地,都列為保護區,禁止開發,所以野生動物像鹿、狐狸隨處可見。
當然自駕遊,另ㄧ個優點就是透過人的接觸,了解更深一層的風俗民情,其實學了八年日文,早忘光光,透過女兒和他人的交談,慢慢勾憶起些許單字,偶而可插上ㄧ兩句,想想回來ㄧ定要複習複習,重拾往日奮發讀書的豪情。只是回來數月擺在書架上的日文書,除了灰塵更厚外,沒有變化,我依然故我,繼續熱衷於DoReMi中。

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新編竹市企經協會會歌

年初接到新竹市企業經理協進會編會歌的需求。主旋律用的是十八世紀初作曲家韓德爾的"英雄" ,詞則是企經會合唱班集思廣益的群體創作。
因為是會歌,對伴奏的需求只有兩個字"莊嚴",且為了配合"英雄"歸來的曲風,前奏採用小號,五六七小節用的是Bdim7這個很有特色的和弦。結尾則用碎鼓,張力滿滿,強力收音。
演唱部分,先編了合唱曲,請了兩位專業音樂老師,陳維棟老師與陳婉蓉老師擔綱男女高音,我則充個數唱男低音。
錄音是在竹北自宅新建好的錄音室進行,每人唱六到八遍,再選三個效果最好,ㄧ共九個歌唱音軌和伴奏進行混音。
最後再加上影片製作,影片需求與轉場效果由企經會祕書處主導。只是祕書處的人,知道只用一支手機就可完成,覺得不可思議。
就請大家來欣賞這段一分四十秒的音樂片。



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歐雅吉 6.0

15:57 往山頂的纜車關閉前三分鐘,單騎雙板,滑進驗票匝口,管理員裝腔作勢,看一下手錶,心不乾情不願,放下已打直的椅墊,讓我搭上最後一班車。滑了十五年雪,這是不是最後一趟,心中仍在掙扎,無論如何,先把剩下的全部體力,留給白馬國際,最難的板平滑道。在滑道的一半處,看看已後無來者,拿出手機,就以 Hotel Green Plaza 的紅色建築為背景,拍下這張自拍照,至少為這趟白馬行,留下完美的 Ending。


記得去年在寫歐雅吉5.0時,那天在北海道二世谷,正好碰上大風雪,時光飛逝,半霎間,ㄧ年過去,流轉之快,難之想像,而身形的變化,更非吾人所能掌控。幾個月前去大哥家,大哥看到我說,怎麼小明的鬢角全白了,大哥長我七歲,小學時,常把剛出生的我抱在手上,如今看到頂上盡空,雙鬢染白的我,似乎不太能接受。我只能回大哥說,老大你自己都可以搭半價高鐵了,我又能比你好多少 ! 
過去ㄧ年,除了繼續創作和寫伴唱音樂外,也接受了多項新挑戰,為合唱曲寫分部和聲,將創作曲寫成演奏曲,帶領一個小樂團在音樂會上表演。整年時光,幾乎放在各種形式的音樂創作上,忙碌中體會音符變幻的魔力,承諾中實踐追求完美的態度。每次收到編曲的需求,其實也很好奇能帶出什麼樣的驚喜。總之,將全部注意力放在旋律中時,睡夢中也會蹦出豆芽。可能這就是歐雅吉未來的生活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