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鼠年紀實


吃完午餐,簡單收拾一下,和老婆搭上高鐵回板橋大哥家,晚上是除夕夜,台灣的三兄弟相約,到大哥家吃圍爐團圓飯。晚餐前,大家先到祖先牌位前拜拜,看到母親的相片掛在堂前,想著這是第一次沒有母親在的團圓飯,心中一陣酸處,哽咽的對著母親說「媽媽,新年快樂!」。
去年七月中,母親因為凝血問題(肝的問題),住進醫院,醫生判斷母親的時間不多,隨時會離開。一天晚上我留在醫院陪伴她,握著母親冰冷的手(血液循環很差),母親非但沒有將手抽回,還用她許久不見、慈祥的目光凝視著我,捨不得轉開,這是過去九年多,母親中風後已少見的眼神,我感覺母親似乎知道時間不多了,想多看看兒子兩眼吧。四天後的凌晨一點,母親把她能身教的最後一課「生命的消逝」留給我。我沒有慌張,先記下時間,把自已整理好,一邊請醫生來判斷,另一邊打電話給大哥、二哥,準備來移靈。母親的後事,很順利,農曆七月前辦完,在此我也感謝幾位姻親和朋友,一大早遠道來參加母親的告別式。
就在母親住院前一個月,兒子和媳婦從台南回來,告訴我們要當阿公、阿嬤了,媳婦已懷孕三個月,胎相穩定,他們多年的期盼,終於成真,我立刻回說「以後不必再跑新竹了,減少不必要的旅行,我們時間自由,可以隨時南下看看。」鼠年的臘月,數饅頭的日子已近,兒子來電說「醫生決定,明早住院,十點打催生針」,要我們待在新竹等好消息。雖然已是生經百戰的花甲之年,但十點過後的等待,仍是度秒如年,如坐針氈,手機上的些微風吹草動,神經都為之一顫。午飯過後,老婆說想小躺一下,只不過沒幾分鐘又走出來,看來神經大條,凡事看的開的老婆也是坐立難安。到了傍晚兒子來電說,催生針打完約十二個小時生產,我想「怎麼不早點講清楚呢」,只是午夜過後,十二小時早過,躺在床上,翻個身就看看手機,老婆看來也一樣,沒幾分鐘,或拉拉被子,或清清喉嚨,雖是子夜,此時反而期盼手機鈴聲大作或多少有些絲微訊息,怎奈一夜平靜之下,兩佬反而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想想我們都如此了,兒子媳婦肯定更辛苦。終於隔了24小時,兒子來電說要進分娩室了, 雖然不知還要等多久,好歹往前走了一步。好在,這次沒等太久,約中午前兒子來電說「看到照片了嗎?剛剛發過去了。」看到小孫女躺在她疲憊的母親身旁,我甚為感動,媳婦在堅持自然生產對小孩好的意志力之下,歷經二十五點五個小時的陣痛,她的女兒終於平安誕生。我仔細看過小孫女的相片後,更為驚喜,母親的臉孔和嘴形,一路由我、傳給兒子、再到小孫女臉上,此時想到「母親離開了,好像又留了一些什麼給我,這不就是生命的傳承,生生不息的奧妙嗎!」。
農曆年後,媳婦出了月子中心回到家,兒子請他母親南下幫忙,想到年前搭高鐵去看孫女,老婆還沒睡飽就到了,乾脆改搭台鐵自強號,票價一半不到,還可以多睡一小時,對我來說,都是滑手機,在那滑應該沒什麼差別吧!這應該是退休後的慢活思維。兒子家中餐桌前,我習慣地快速吃完午餐,兒子坐在旁邊,一手抱著他女兒,一手吃飯,看他甚不方便,我就說「我來抱吧!亅,左手抱著孫女,右手輕拍著屁股,嘴上自然哼出記憶中的兒歌,這三十五年前唱的歌,當場改兩個詞,把「爸爸」改成「爺爺」,兒子的名字改成孫女的,唱來依然順暢,依然有效,孫女聽一聽,翻個白眼,沉沉睡去,兒子看了點點頭,想想原來第一幕弄孫之樂來自於哄孫睡著的成就感。
三天前,元宵節的夜晚,幾位認識二十多年,仍在工作的老同事,相約聚餐,我和大家說「明天就退休滿七年了」,大家才驚覺時間已過這麼久。對我來說,過去的七年,是豐富、多采多姿、又充滿驚奇地。前六年是生活的體驗,原來我還可以做這麼多不同的事情,不斷地學習新事物,開發出想像力。而第七年是生命的體驗,生命的消逝與誕生,一種是畏懼他的發生,反之另一種是期待的事情,不論那種,都是我們遲早都要經歷的課題。今天就讓我繼續走入「歐雅吉8.0」,看看還有什麼新鮮事、新體驗,能分享給大家吧!

後記: 
就在我發佈這篇文章八天之後,過完年已102歲的父親,敵不過器官的衰老,於三月九日(農曆正月廿六)早上約十一點半,正準備吃午飯前,安祥地離開了。
生老病死,正如走馬燈,九個月內,在我身旁跑了一圈,母親的病逝、孫女的誕生、父親的老死。如此快速的轉了一輪,怎不令人感慨。幸而,看著小孫女每天成長的快速變化,就更能體會生生不息的涵義,感覺安慰不少。
~寫於2021年三月十五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