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歐雅吉 3.0 --- 文藝修行

幾天前回竹北,老婆從櫃子拿了幾本大學相簿説要帶回山上看,我不好意思的説退休時還説要把這些小孩成長的照片一張張掃進電腦,給他們成家後各自帶走,結果兒子已經成家,相片都還原封不動,未曾離開相册一步,老婆接著説二十年前離開工研院就想做這件事,兩人相視哈哈大笑。是呀,兒子出生抱在身上餵奶後又吐奶的影像還在眼前,如今已成家立業中,自已在工作27年後離開職場,歐雅吉更已進入3.0階段,時間之快難以想像,歐雅吉能進化到30.0嗎,雖然父母都高齡健在,那曉得自己有没有那個命,不貪生也不怕死,重要的是,不要沉溺過往功業,靠著一句想當年過日子,好好掌握存在的每一天享受持續成長的快樂。

如果各位持續追踪歐雅吉的新生活日誌,可能感覺歐雅吉2.0的筆力略勝歐雅吉1.0,用了更多白話文形容語句,這點是向莫言學習當然遠遜莫老騙稿費的能力。過去一年,自己最喜歡的是〈非常都蘭〉末尾,一段描寫晚上的場景,「傍晚閑座視野開闊的露台,啜飲著小七買的薄酒飲料,聽著夾雜蟲鳴的浪濤聲,看著整片屬於你的星空,一切塵囂俗事自然抛諸腦後,到台東當然要去那裏,感受一下,享受一下,特有的一種靜謐,不是嗎!」每次讀到這一段都意猶未盡,想再多加兩句,尤其是「聽著夾雜蟲鳴的浪濤聲」,光浪濤聲就夠嚮往還夾雜著蟲鳴,多愜意的想像空間,講實話想出這種句子自己都覺得很爽。往後寫到〈2015 歲末週記〉時卻讓我害怕,因為文句的躍出已到無思泉湧的階段,尤其是在寫練琴的那一段,當下句子還没寫完,下一句下兩句卻已跳出,流速快到來不及記錄,深怕愛地兒從眼前消失,就好像慷慨的
流水麵老板,上游拼命放,我卻來不及夾,所幸老板會在末端放個小竹篮,没夾到還是請你吃,同樣的,腦中已躍出的文句,再回想一下還會再現。當時自己也不懂何以至此,高興的以為是文曲星下凡還是文昌君附身,不過多想幾日發揮科技人邏輯推理、柯南辦案精神,再想想也不過是過去讀書工作的同一種模式夢境思考,研究所論文的做法是夢中想出,工作時半夜會促醒想到某個電路設計錯誤,皆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寫文章和設計電路一樣先想架構,會在腦中盤桓數日,至差不多時,晚上睡覺至淺層睡眠時段,自動開始思索要塞什麼文句,白天筆一動,這些早已想過的句子自動一條條躍出,非文曲文昌駕臨也。不過自己有時也很驚訝,總是能想出一些奇怪的文詞,譬如大雪那天的即興之作( 踏雪尋無梅,紅櫻竄枝頭 ),那張啤酒桌上寫著大雪兩個字的照片,我想加兩行文字,想起古人没錢買筆,用柳枝在河邊沙地上學寫字的故事就先寫了「古有柳枝習字,那相對應的後一句「今有雪地什麼呢?」,看書寫二字,比較像練書法吧,想著想著二字蹦出,而成「古有柳枝習字,今有雪地勤筆」,雖不到對聯水準的平仄交錯,但詞彙對仗已可達成,其實退休後也没看幾本書,但本本有助益,尤其多寫,腦袋在文字間不斷穿梭,自然激發想像力。

雖然還在努力邀約讀者觀文, 請大家給以批評,還是要感謝各位讀者的仁慈,只有鼓勵没有批評,一位耆老對我説,你如果早點寫就不會有九把刀,容我小小邪惡一下,我只想到,哦那我旁邊就會有一位記者紅顏。一位朋友説讀我的文章總覺得有小野的影子,每篇讀完餘韻猶存,小野雖只長我幾歲,他出書時我還在為大學聯考奮鬥,筆齡可是本人二十倍有餘, 這可是繆讚太抬舉本人。當然有不少人説我入錯行,應該早早走文學創作這個行業,
實一點吧,年輕時誰知道自己有什麼特長,筆桿能不能撐起肚皮還真是大問號呢,但我覺得做什麼事都不嫌晚,只是要用心。也有讀者要我出書,這點歐雅吉就更保守啦,别給自己找麻煩,家中空間不大,堆在潮溼的山居,只會長書蟲,最終只能當材火的助燃器吧。當然也非不可能,或許百年之後兒子幫我出紀念文選,不過從他連結婚喜宴錢都懶得撈,哈哈哈哈,機會實在不大,各位就勤勞一點上網看免費的有何不好呢!

不用上班,忘了歐雅吉2.0 還有一天,期待看看吧,歐雅吉3.0 在文藝創作上會進化到什麼程度。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隆冬寒曝

三天前,大學同學在FB上po當天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續寫到接下來兩週要多下雨,才能盼個豐年,我實在很想回他,别再下啦,給我太陽好不好。去年十二月下旬去北海道滑雪時,希望它冷卻只能與太陽為伍,説可能是暖冬,回台没幾天,不冷之語還在耳邊繞,冷氣圑、寒流夾帶著雨水接續而來,甚至還下了一場大雪,從元旦到春節前,太陽露臉不到三天,室外終日雲霧迷繞,你不常看説有詩意,我天天看説是寒意,就像濕毛巾貼在臉上,採買的蔬菜只要没過水,放在陽台的紙廂中,擺上一週仍然青翠可口,室内也不需買什麼紅酒櫃,保證天天比十五度還低,六台除濕機日夜勤勉,八小時滿桶,如照三班制,一天十八桶,老夫老妻吃喝拉撒用措措有餘,雖然室內濕度可控制降低貼身之寒,但長時間呆坐書桌前所感受滲透之寒仍不可擋,重點還是陽光,連續三個陰天,室內大概就會降到十一二度,幾近天天與寒流(十度以下)等級的冷氣團為伍,當然你會説冷就開暖氣啊,只是屋子挑高,四方上下都是大片玻璃景觀窗, 不管暖氣怎麼吹,熱氣都往上跑,又從窗户散射出去,達到一種上暖下冷的動態平衡,偏偏我又是生活在下層,不是吊在屋頂過日子,怎樣都是泡在冷氣中。當然四冬下來,室内避寒早有心得,再發揮工程師精神,桌前温度計決定服裝組合,十二度以下,重裝上身,所謂寒由腳起,長度可包覆小腿的厚毛襪先上陣,再來貼身褲不可少,外面再套上内有絨布的防風褲,層層防護以保下盤穏當,上半身內層排汗内衣,中層保暖衣,最後再加上雪地外套,如同雪地大作戰般,頂上無毛,就戴頂毛帽遮遮光明頂順便保暖,最後當然是手套,現在都是觸控工具,可露出指尖的手套就更為實用,多年前在高雄買的一雙可露後四指的毛線手套正好用上。其實靜止的室内要穿的比室外還多。總之用身體去感受,冷加熱減,迅速反應,像下大雪那幾日,腿上再蓋著小毛毯,書桌下放個電熱器也就輕鬆過關。

當然這種没太陽寒冷的日子也有好處,草木生長緩慢,上次割減已是兩個月前,凡事都有檢視標準,只要草坪上的石片步道未被雜草覆蓋過半就無需動刀。
草坪上的石片步道完整可見無需動刀
草長的慢,雨卻下個不停,連泥土碎石車道都長滿青苔,這讓我想起三十五年前在基隆的日子,洗好的衣服掛在屋簷下三四天,還是無動於衷一樣濕,因為空氣濕度也是百分之百,現在有了除濕機,這個問題得以解決。偶而下山採買時,見到太陽露露臉,那股暖意自動讓心情變好,這又讓我想起二千年左右的秋天在德國出差時,中午吃完飯,德國朋友邀我一定要去市區的的小河邊走走,為了曬曬太陽,我那時想幹麼日正當中去曬太陽,在家必定是躲太陽,台灣還没曬夠,繞半個地球來曬幹麼,細問才知,地處酷寒的北歐,終日陰霾不見天日,陽光是稀有珍貴的禮物,北歐也只有在七八月能見到連續的陽光日,這也是為何人人都要放長假去曬太陽,現在住在上山,碰到這種時節,就更能體會北方人民對陽光的渴望。

週三下午和老婆去走五指山時,碰到長我兩歲五指山莊的老板娘,她年輕時從基隆嫁到這裏,談到上個月那場雪,她説上次下雪是三十年前的民國七十五年,當時下了五公分,而這次足足二十公分厚,到了晚上八九點還有很多人在菜園裏抓雪打雪仗,當然有喜有悲,竹子香蕉還有很多闊葉樹都在雪災中陣亡,尤其竹子不僅葉
連竹幹都枯黄,真的凍未吊,反之櫻花桂花這些耐寒植物,越冷越旺。
一片枯白全是竹子


蓋滿白雪的桂花圍籬,雪後花開更旺
餐廳窗外的三棵櫻花,年後各自發出新綠的嫩葉,正是葉落催寒近、嫩綠知春曉,預告著冬天的結束、春天的到來,想到這,山上人家的心情自然開朗起來。
紅櫻未落,新綠已發


後記:這是一個無聊的題目,寫它是挑戰自己,能不能寫成有趣,各位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