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回竹北,老婆從櫃子拿了幾本大學相簿説要帶回山上看,我不好意思的説退休時還説要把這些小孩成長的照片一張張掃進電腦,給他們成家後各自帶走,結果兒子已經成家,相片都還原封不動,未曾離開相册一步,老婆接著説二十年前離開工研院就想做這件事,兩人相視哈哈大笑。是呀,兒子出生抱在身上餵奶後又吐奶的影像還在眼前,如今已成家立業中,自已在工作27年後離開職場,歐雅吉更已進入3.0階段,時間之快難以想像,歐雅吉能進化到30.0嗎,雖然父母都高齡健在,那曉得自己有没有那個命,不貪生也不怕死,重要的是,不要沉溺過往功業,靠著一句想當年過日子,好好掌握存在的每一天享受持續成長的快樂。
如果各位持續追踪歐雅吉的新生活日誌,可能感覺歐雅吉2.0的筆力略勝歐雅吉1.0,用了更多白話文形容語句,這點是向莫言學習當然遠遜莫老騙稿費的能力。過去一年,自己最喜歡的是〈非常都蘭〉末尾,一段描寫晚上的場景,「傍晚閑座視野開闊的露台,啜飲著小七買的薄酒飲料,聽著夾雜蟲鳴的浪濤聲,看著整片屬於你的星空,一切塵囂俗事自然抛諸腦後,到台東當然要去那裏,感受一下,享受一下,特有的一種靜謐,不是嗎!」每次讀到這一段都意猶未盡,想再多加兩句,尤其是「聽著夾雜蟲鳴的浪濤聲」,光浪濤聲就夠嚮往還夾雜著蟲鳴,多愜意的想像空間,講實話想出這種句子自己都覺得很爽。往後寫到〈2015 歲末週記〉時卻讓我害怕,因為文句的躍出已到無思泉湧的階段,尤其是在寫練琴的那一段,當下句子還没寫完,下一句下兩句卻已跳出,流速快到來不及記錄,深怕愛地兒從眼前消失,就好像慷慨的流水麵老板,上游拼命放,我卻來不及夾,所幸老板會在末端放個小竹篮,没夾到還是請你吃,同樣的,腦中已躍出的文句,再回想一下還會再現。當時自己也不懂何以至此,高興的以為是文曲星下凡還是文昌君附身,不過多想幾日發揮科技人邏輯推理、柯南辦案精神,再想想也不過是過去讀書工作的同一種模式夢境思考,研究所論文的做法是夢中想出,工作時半夜會促醒想到某個電路設計錯誤,皆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寫文章和設計電路一樣先想架構,會在腦中盤桓數日,至差不多時,晚上睡覺至淺層睡眠時段,自動開始思索要塞什麼文句,白天筆一動,這些早已想過的句子自動一條條躍出,非文曲文昌駕臨也。不過自己有時也很驚訝,總是能想出一些奇怪的文詞,譬如大雪那天的即興之作( 踏雪尋無梅,紅櫻竄枝頭 ),那張啤酒桌上寫著大雪兩個字的照片,我想加兩行文字,想起古人没錢買筆,用柳枝在河邊沙地上學寫字的故事就先寫了「古有柳枝習字,那相對應的後一句「今有雪地什麼呢?」,看書寫二字,比較像練書法吧,想著想著二字蹦出,而成「古有柳枝習字,今有雪地勤筆」,雖不到對聯水準的平仄交錯,但詞彙對仗已可達成,其實退休後也没看幾本書,但本本有助益,尤其多寫,腦袋在文字間不斷穿梭,自然激發想像力。
雖然還在努力邀約讀者觀文, 請大家給以批評,還是要感謝各位讀者的仁慈,只有鼓勵没有批評,一位耆老對我説,你如果早點寫就不會有九把刀,容我小小邪惡一下,我只想到,哦那我旁邊就會有一位記者紅顏。一位朋友説讀我的文章總覺得有小野的影子,每篇讀完餘韻猶存,小野雖只長我幾歲,他出書時我還在為大學聯考奮鬥,筆齡可是本人二十倍有餘, 這可是繆讚太抬舉本人。當然有不少人説我入錯行,應該早早走文學創作這個行業,務實一點吧,年輕時誰知道自己有什麼特長,筆桿能不能撐起肚皮還真是大問號呢,但我覺得做什麼事都不嫌晚,只是要用心。也有讀者要我出書,這點歐雅吉就更保守啦,别給自己找麻煩,家中空間不大,堆在潮溼的山居,只會長書蟲,最終只能當材火的助燃器吧。當然也非不可能,或許百年之後兒子幫我出紀念文選,不過從他連結婚喜宴錢都懶得撈,哈哈哈哈,機會實在不大,各位就勤勞一點上網看免費的有何不好呢!
不用上班,忘了歐雅吉2.0 還有一天,期待看看吧,歐雅吉3.0 在文藝創作上會進化到什麼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