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家臣之死

段正淳的護衛褚萬里,被主子小三阮星竹所生之刁蠻女阿紫的柔絲網所縛,動彈不得,褚萬里算算也是武林高手,為一小姑娘算計生摛,難堪至極,來日如不能報仇雪恥,何以自容,偏偏身為段氏家臣,又怎能向主子之女洗刷恥辱呢,仇無法報,恨無處宣,最終選擇和四大惡人段延慶對戰中,決命蠻打,一死挽回聲譽,正是家臣這身分,害死褚萬里。古時君要臣死,不得不死,是那個年代,身為家臣,為人豢養之悲。
家臣古在官宦之家,今在豪門企業。家族企業的典型特徵,公司內幾個重要職務,人事、財務、採購,皆掌控在至親近友手中。人事職司舉才、培訓之職,人才又為企業經營之本,掌握人才流向,人心向背,當然至為重要,只要不是為安排閒人呆職,瀾用近親也無可厚非。公司以營利為目的,簡單說以錢賺錢,銀兩控管攸關公司的長長久久,找個相信的人管金庫當然名正言順,只要不是為了方便公庫通私庫。至於採購之職攸關公司營運成本,是產品毛利的最大減項,怎不重要,怕就怕此職成為酬庸工具,如此這般,大家心知肚明,在此心照不宣,不必明說。
看看這兩年一些金控公司的新聞,年輕小老板被離婚的妹婿舉報乾坤大挪移幾億美金至海外,雖然真假難辨,總是無風不起浪,如果你是這家銀行的存款户,晚上會睡的好嗎,會不會一覺醒來只剩下金管會的存款保證金呢,當然也還不錯,至少還是百萬富翁(存款保證,每家至多賠一百萬)。偏偏另一家又來一場兩個女人的戰爭,自認為家族接班人的經理人對老董禮聘的專業經理人頤指氣使,好不威風,一副我說了才算的嘴臉,毫不在乎一般人的觀感。看過這些場景,會不會煩惱錢要存那才安全呢,筆者建言,分散風險多存幾家吧 ! 當然,這些金控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實在應該好好想想,為何讓普羅大眾有這種憂慮,好像回到國共內戰,國民黨全面潰敗,令人憂心匆匆的年代。順便國民黨也要好好想想,為何又讓人想起陳年往事。
除人錢外,公司經營另ㄧ關鍵要素是"技術",技術是公司的價值所在,恐怕也只有掌握技術,牽動公司生命線的人,才會被老板尊重,也才敢對老板大小聲,因為是老板的搖錢樹,公司中的生財工具。而其它所有工作都是維持營運下的成本控制項目,相對被取代性又比技術職高。那容易被取代的人要如何生存呢,有人效法星宿派三大神功,馬屁、法螺、厚顏,能精通其中ㄧ項已足以,前迎聚,後跟隨,時時駐足老板身旁,三項運用自如,必是老板精神食糧,老板見你如食嗎啡,整日飄飄然,缺你必然空洞洞。諸位千萬不要不恥運用這些神功,能活用三大神功之人,必是好Sales,死的說活,醜的變美,請問你有這種功力嗎。有此能力,老板必升格你為近身家臣。另一種生存方法,建立你的專業形象,讓老板想到你就想到那兩個字,你是比人認真,比人心細,比人反應快,比人更會抓重點,更快掌握問題核心,想想如何建立自我的專業品牌,記好權威形象不用多,兩個字足夠,越短越好記,但千萬不要被貼上"難搞"的標籤,對難搞的人,忍耐總是有極限。如果實在找不出專業二字,那就回來學學當"家臣"這兩個字吧。
事實上除了少數科技公司外,傳產幾乎全為家族企業,辦企業絕非原罪,多少家庭因你而能成長茁壯,是造福眾人,積德行善之舉。只是很多家族經理人仍存著,你們都是靠我才有飯吃,毫不在乎員工想法,正如慕容復毫不猶豫一掌打死說出其企圖心之家臣包不同,養你是為我所用,豈容你說三道四,扯我後腿,不是嗎。如果老板學著把員工當家人,又是另一種作法,家臣是聽命行事,林滅鳥散,家人是相互包容,相互分擔,共榮共利,員工如此感受,怎會不為你搏命打拼呢,所以聰明的老板,會一再宣示,公司就是大家庭的蓋念。
反觀,身為員工的我們,難道沒有選擇公司的權利嗎,當然有,同樣做會計、做人資,那個產業不需要,那要如何選呢?簡單三句,產業有前景,公司有願景,經營人有理想,由前往後挑,三者皆對,必然是值得投入的好地方。

本文也刊在 http://a.udn.com/focus/2017/05/26/27842/index.html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蕭峯二部 —— 死得其所

遼國南院大王楚王和其父皇太叔在舉兵叛變,圍困遼帝耶律洪基於蒼茫山,洪基義弟蕭峯孤身單騎,強弓勁弩,射倒楚王,再以地堂軟功,生摛皇太叔,叛變就此平定。洪基大喜封蕭峯為南院大王,駐守遼宋邊界之南京(今北京近郊)。隔年洪基再封蕭峯為平南兵馬大元帥,要他直取汴梁,蕭峯雖是遼人,卻在南朝長大,如今職志以吞宋為業,心下極不願意。蕭峯辭官不得,只能棄官潛逃,中原武林、大理南國、西域諸部各路人馬,感念蕭峯過往大仁大義,前來相助。那知雁門關前,宋軍守將見諸多奇形怪狀,不類中土人士,再加遼兵大隊轉眼即至,不願開門。前無進路,後有大軍,蕭峯欲和洪基單獨面談,虛竹段譽卻私展絕學,一如飛鳥,一如游魚,強入敵營,洪基矍然一驚,卻已被二人擄回敵陣。蕭峯要遼帝應允終其一生,不犯宋遼邊界,便放洪基回陣。遼帝允諾,冷言相道,蕭峯為大宋立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蕭峯回言,生是契丹人,今日脅迫皇帝已成罪人,再無言面立於天地之間,倏地拾起斷箭,插入胸臆,直透心肺,瞬時氣絕,一代英豪,就此謝幕。

試問諸位讀者,蕭峯之死是誰的過錯,是洪基逼死蕭峯?虛竹段譽冒然行動,還是蕭峯自身性情剛烈,過度追求人格完整度?個人以為以上皆是。三者間的關連,就如同職場上,洪基是發號施令的大頭目,獨斷獨行,理想目標與行動,未曾取得共識,蕭峯是分舵舵主,在老板唯大的情況下,有不同想法却不知如何推遲,虛竹段譽為分舵小廝,自作主張殺人掠貨,打牌老放炮,老板的 trouble maker,上層小頭目蕭峯不知如何收拾,只好辭世,還好職場沒那麼嚴重,辭職謝罪就好。

各位再想想,洪基,蕭峯,段譽虛竹三者,誰的損失最大?以表面生死而言,蕭峯以一命換和平,似乎犧牲最大。但以職場機會觀之,當然洪基至大,他本覬覦南朝之豐盛資源,再加上對手贏弱,此乃千古良機,助其富國強兵大展疆域,洪基已習得遠見勇氣與決心六字真言,縱有鴻圖大略,深謀理想,但選角無方,主事執行者身背心離,以至良機頓。所以真正該謝罪的是洪基,歷史機運稍縱即逝,既然不願違背諾言,再犯大宋,就應早早退位,讓繼任者把握機會,否則豈不成了佔著毛坑的便秘客。如果洪基早早如是,歷史也許大異,大遼或許不為女真族的金所滅,金庸寫法當自不同。今日商場,無不成敗英雄,股價高明,有如此站在歷史浪頭上功成名就機的會,會不動心嗎,仍會信守承諾嗎,恐不易尋,至於背信的道德瑕疵和開疆擴土所立功業相比,熟重熟輕,這純粹是個人價值觀,沒有對錯。

蕭峯確有主管的擔當,屬下犯錯,全是他的責任,未曾推託諉過,如果你的個性如同蕭峯,就更需對眾部將,日日耳提面命,謹慎約束,事情好做對才是所要,攬過擔當,只能視為美談,也只是部屬眼中的好主管,或好好先生,有時好好先生往往和無能視為同義字,恐怕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想到的還不少。部屬希望跟隨的主管,是有理想,勇於築夢,又有執行力,有方法實現夢境者,大家才願意把青春交給你,熱情為你燃燒。

洪基對蕭峯早有戒心,在攻其有備之情況下,虛竹段譽更能出奇致勝,搶兵奪陣,二人的強大執行力,在戰術層面上無以挑剔,但未將心比心南朝心契丹蕭峯,犯下劫持皇帝,如此大逆不道之罪,何以收場,決策有錯,偏偏錯事作對,結果蕭峯為此付出代價,蕭峯之逝,或許必然,要不然事情無以為解。但虛竹段譽必為此結果,因其所為,悔恨異常,悲不自勝,顯然事前兵棋推演不足,溝通不夠,當以此為誡,吸取教訓,不也是北冥神功之精髓嗎。

昔往所見諸多公司組成,皆由各執一方之能人異士完成五形相生相剋,初時興高采烈興致勃勃,漸之意見相左各行其道,終見只剋不運轉滯窒有疾而終。志同道合,是公司成功之首要條件,人多言雜,要全體成員意見一致,也非易事。劉邦自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如蕭何。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卻能成就大漢王朝。可見上位者,掌控大方向大原則下,知人善任,察納雅言,調適各方利益之重要,成就他人也就成就自我功業。但也請借鏡歷史上劉邦朱元璋平民皇帝等,既能取而代之,自然也怕被人取代,結果無一不狠殺功臣,所以為臣者切忌功高震主,懂得收斂,不妨偶偶學學星宿派,瞭解馬屁、法螺、厚顏三大神功,更重要見好就收,當退即退,清心寡慾遠離貪嗔癡,乃修心定性之始,如此小小確幸,恐怕是蕭峯想得而不可得之憾吧。


插畫 by Bob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蕭峯困喬峯

血統決定了去留,身分困惑他一生。天龍八部中,最令人喝采與惋惜的人物,非蕭峯莫屬。在職場中的你,血統和出身說沒影響,無形中卻又如影隨形。繼續閱讀請連結
蕭峯拂袖而去 -- 插畫 by Bob

原稿如下
「他拾起地上兩截斷箭,內功運處,雙臂一回,撲的一聲,插入自己的胸臆,刺穿了心臟,霎時雙目緊閉,已然氣絕。」小說與電視雖已看過數次,場景走到這裏,心下惻然,泫然欲涕,兩行英雄淚終為蕭峯淙淙流下。契丹人蕭峯,大遼國南院大王,前丐幫幫主,天龍八部諸人物中,最令讀者慨然抱憾,唏噓不已者,非他莫屬。
蕭峯,本為契丹人,其父母為中原武林人物誤殺於雁門關外,後由少林高僧安排為少室山下喬氏夫妻所收養。漸長,少林高僧玄苦與丐幫幫主汪劍通親授功夫,後見其武學精進,待人寬厚,處事公允,慷慨豪俠,經層層試煉,得授打狗棒法,終接丐幫幫主之位。
在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殺後,懷疑為喬峯所為,身世為人揭露,也親見汪劍通親筆密函要求諸長老喬峯若有親遼叛漢,助契丹而壓大宋之舉,行合力擊殺,不得有誤。遼國和大宋仇恨糾結極深,丐幫弟子死於遼人之手,歷來不計其數,蕭峯自知契丹人接丐幫之位,極端不可思議,不為幫眾接受,毅然自行退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職場中,屢聞不鮮同掛不同掛,同門不同門,同宗不同宗,以各種屬性分門別類,結幫組黨,也早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影響所及不外工作與利益掌控,名份或權位之分配,這也是大家常談血統純正與否,影響升遷之譏。首從出身門派說起,常聽聞"我們老師是誰,那位大師的學生",以此建立同門之義 ,集合越小,凝聚越強,相依性越重。 次為出身院校之別,電子業有所謂交大幫、成大幫,金融業有政大幫,興大幫,此等幫眾,自有同校之情 ; 不過,自身兩次被人出賣,都是未層謀面,號稱大學學弟者所為。其次是公司派別,常見新公司成立,整隊人馬在主管代領下,帶槍投靠,或股價高高的什麼大公司,各方好漢紛紛向此聚集,人在孤獨的環境中,當然希望找依歸,大家努力在彼此間尋找共通點,久而久之,原公司人馬在新公司內,自動集結完成,公司大文化下又有小文化,每個山頭下,做人自有途徑,做事各有方法,此為文化之結。再有地域派,什麼台南幫、萬華幫,此為同族之恩。終至廣義語言派,此ㄧ堆台語,彼一堆客語,它一堆國語,跨國公司尚有英語派。或以對岸最火紅之說,海龜對戰土鱉。
派閥影響到底是好是壞,當然有利有弊,君不見唯掌門人說了算嗎,多有效率。圈子愈小,同質性愈高,共識愈易成形。相對門牆愈高,視野內斂,自然缺少外部訊息,前者說好聽叫刺激,說不好聽是干擾,腦力缺激盪,決策缺挑戰,十倍速時代,不必二春三冬,創意食古化,競爭力必失。所以聰明的老板,必然不動聲色匠心獨運,為打破門閥而巧佈妙局,簡單一途,高麗走一趟,改頭換面整個臉,重新指定報告管道,或組織重整,人員重新洗牌,可惜任何改變,時間一久,臭味相投,必成另一群黨,所以組織變革是永遠的現在進行式,什麼領導縱向轉橫向,橫向又拐回縱向,美其名改善效率,實則為降低個人影響力,解散幫眾,異色同味之舉。
蕭峯接幫主前,少林長老書信汪劍通,言之慄慄,絕不可讓蕭峯接掌丐幫,擔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養虎怡患,影響過巨。職場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台灣某公司任用老外當歐羅巴分公司總經理,因績效卓著,甚至回台榮登老總,不到三冬,他的分手禮,是送給公司上百億虧損,包括打清之前歐羅巴之呆貨,股價從此一蹶不振,離職後,盡然立即任職對手公司,實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最佳寫照。過去我待的公司,海外分公司的老外老總,不聽號令之舉也層出不窮,管理海外公司,每每視為畏途,燙手山芋。
聰明的你,想必也知,參與派閥,過與不及,都是問題,過之依賴性重,一旦門傾牆倒,如啼哭孺子,頓失依靠,無所適從 ; 不及又如同萬壑孤鳥,苦事連連,好康卻沒份,豈不嘔血。你可以為你的出生感到驕傲,但謹記更要好好修練段譽三大武學,用實力接受挑戰,能力應付變局,誰當老板都一樣,受之重用,再輔以門牆之助,必然官運亨通,好處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