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山屋設計分享

在山上住了兩年,慢慢地累積從選地到山屋設計的一些心得,在此分享給大家。

首先談買地,山上和平地最大的不一樣是潮溼,蟲多和冬天冷,去年最冷屋外4度時室内8度,對住在山上的人,保暖是一大課題,屋內屋外在冬天要能曬到太陽,又要能避開寒冷的東北風,所謂高處不勝寒高樹多悲風,因此從一開始選地,座向就非常重要,儘量選擇東西向山谷,座北朝南的坡地。冬天的太陽由較低角度的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屋子的北邊在冬天則完全照不到太陽,反而遭東北風吹襲,如果北邊有靠山,可將寒風完全擋掉,會比相反座向的山屋温暖許多。

其次談山屋的材料要選木造或鋼筋混凝土,兩者在造價上差不多,每坪約七萬元,混凝土的房屋較冰冷,勢必還要做室內木製裝璜提昇暖度,一坪又要價三萬元,但主建物不需年度保養,維護容易。而木造建物,由兩層木料组成,外層一般用做過防腐防蟲處理的南方松,内層是用原木,不需再做裝璜,但木頭本身會熱漲冷縮產生龜裂滲水,且紫外線會損害表層產生脆化剝落,好的抗紫外線護木漆很重要但也很貴,台灣潮溼易生青苔,青苔正好又是油漆的殺手,日照强又潮溼的台灣,木屋如果没有不斷將裂縫補土再重新上漆,會耗損的相當快,各位回想一下那些荒廢遊樂區中的小木屋是什麼景像就了解我講的,目前蓋好三年七十坪的房子,建商報價廿萬元的外部保養費用,確實不便宜。木屋内層的材料不能用高壓化學藥劑的防蟲木材,必需用原木,反之又會生蟲,每隔一段時間又要做除蟲處理。總之木造屋的維護比水泥造繁雜許多,加總全部維護費用也不比水泥屋的木做裝璜來的低,且使用年限還無法想像能用到水泥屋的五十年。但全木造就是有那個fu,好像人的氣質都提昇不少,你説是吧!

最後談室内規劃,
首先看客廳,一般多用挑高斜頂上置景觀窗,夏天陽光直射入窗熱氣會積在頂下,如果通風不良,整個二樓變的炙熱難待,我搬進來後將部分景觀窗改成通風窗;反之到了冬天,暖氣都往上昇再由景觀窗幅射出去,客廳的温度很難提昇,後來採用景觀窗加裝窗簾,夏天防日照冬天保暖,解決部分問題,其次可用效率較高日本製煤油暖爐,但所費不貲,一小時油錢約十五元,我的建議是如果客廰夠大,可裝鑄鐵製的材燒暖爐(暖爐四周要有一米隔離空間,還要裝煙囱),鑄鐵燒熱所幅射出的紅外線,可直接温暖坐在周邊的人,在日本住過幾次雪地Villa,發現效果很好。
其次卧房則儘量放在南邊,夏天有涼風冬天有陽光,而將浴室廚房放在北邊,由於冬天冷,暖氣比冷氣重要,要裝空調就裝冷暖兩用,我冬天的電費遠比夏天高。
浴室是另一重點,在家,衣服穿最少的地方是浴室,所以浴室的保暖在冬天特别重要,有座墊加温的免痔馬桶可避免坐下時心臓病發。暖風機是另一實用設備,一方面入浴前先將室温提高,另一方面在冬天或春天陰雨綿綿期,可用來烘衣服,
所以浴室要設計的大一點,最好能放得下活動曬衣架
最後是陽台和露台,住在山上最美的時光是夏秋兩季,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陽台,但下午經常瞬間風雲變色,風大雨急,陽台的深度要夠,最好有四米以上,才能繼續在陽台活動和欣賞雨中即景。夏天用陽台冬天則用露台,所以露台一定要放在南邊,才能享受到冬陽而吃不到北風。

以上幾點供大家參考,如有新的發現會繼續增補。

避雷針在山上是必備的,春夏落雷多,兩年下來已被打壞兩隻户外攝影機,一套監控主機,三套保全主機。裝避雷針一定會打一支銅棒地線入地,記得室內插座一定要用三頭,多接一條地線導走落雷高壓,系統才不容易損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