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這詞耳熟能詳,經常出現在詩歌新作,原以為是近代詞,其實出自一千三百年前唐初王勃的 < 滕王閣序 > 。江西南昌贛江邊的滕王閣,洞庭湖畔的岳陽樓和武漢長江邊的黄鶴樓合稱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的硬體早已重修多次非原古蹟,真正讓他們名垂千古,是先前文人雅士所留下的歷史典故,岳陽樓有北宋范仲淹的 < 岳陽樓記 >,黄鶴樓有崔顥和李白的詩文,而滕王閣則是因這位年少無知不懂事理但才華横溢的王勃寫下的 < 滕王閣序 > 而揚名。
話説王勃未成年就在唐高宗次子李賢宮中為官,幾位王子喜歡鬥雞,他寫了一篇針對三皇子英王的 < 檄英王雞文 >,本來出於玩笑,但唐高宗看了認為他挑撥諸王子關係將他趕出宮門,再不得為官,他為官的父親也因他從長安城被遠貶至交趾,今越南河内當縣令。西元六七六年,王勃到交趾去探望父親,途經洪州(南昌)正好趕上整修一新的滕王閣上大宴賓客,席間都督閻伯嶼請大家為滕王閣作序題詞,以助雅興。年紀最輕的王勃,出於禮節,本應謙讓,卻毫不客氣,接過紙筆,不假思索,寫下這永垂不朽的詩文。
科技講創新,為文又何嘗不是,現今用的成語「人傑地靈」「鐘鳴鼎食」「萍水相逢」「物換星移」「高朋滿座」「興盡悲來」都出自 < 滕王閣序 > 。寫景最美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更成千古名句,此文型雖模仿南北朝庾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 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深渺浩遠怎是殘花敗絮可比。以物擬人的詩句 「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説到管弦絲竹激出清風,白雲聽到美妙音樂也駐足不動,怎不令人嚮往那神仙配樂。「 四美具,二難并」簡單六字描繪出賢主嘉賓二難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四美共聚一堂的盛況。文末壓卷詩的 「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 說起清晨, 雕樑畫棟之間飄忽著南岸飛來的雲霧;黄昏,捲起珠簾,遠觀西山下起的濛濛細雨。寫物畫棟配珠簾,寫時朝飛對暮捲,寫景南浦雲比美西山雨,如此完美的對句,不是絶配是什麼。
社會動盪和人際災難是醖釀文學傑作的種子,如果王勃不是感傷於自身懷才不遇,父親也因他顛沛流離遠謫至千里之外,又怎能寫出「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之絕唱呢!王勃在離開洪州尚未到交趾前,就不幸墜水而死,時年二十八,可惜呀!不然一定會留下更多精美的詩篇。所幸如序尾所言「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既能遇到知音,彈奏一曲又有什麼不好意思呢!王勃没有推讓,才能在意外前替大家留下名揚萬世百讀不倦的經典之作 < 滕王閣序 > 。
過去服務的公司,在科技界應該算是一家老公司,近日耳聞要調整產品線,一些老同事面臨優退或資遣的命運。 想想二十多年前大家從南北各地來到風城,在此結婚生子安身立命,然而在年過五十之際,又面臨重新就業的挑戰,此時讀起「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更是心有戚戚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