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讀 < 滕王閣序 > 有感

「萍水相逢」這詞耳熟能詳,經常出現在詩歌新作,原以為是近代詞,其實出自一千三百年前唐初王勃的 < 滕王閣序 > 。江西南昌贛江邊的滕王閣,洞庭湖畔的岳陽樓和武漢長江邊的黄鶴樓合稱江南三大名樓,三大名樓的硬體早已重修多次非原古蹟,真正讓他們名垂千古,是先前文人雅士所留下的歷史典故,岳陽樓有北宋范仲淹的 < 岳陽樓記 >,黄鶴樓有崔顥和李白的詩文,而滕王閣則是因這位年少無知不懂事理但才華横溢的王勃寫下的 < 滕王閣序 > 而揚名。 

話説王勃未成年就在唐高宗次子李賢宮中為官,幾位王子喜歡鬥雞,他寫了一篇針對三皇子英王的 < 檄英王雞文 >,本來出於玩笑,但唐高宗看了認為他挑撥諸王子關係將他趕出宮門,再不得為官,他為官的父親也因他從長安城被遠貶至交趾,今越南河内當縣令。西元六七六年,王勃到交趾去探望父親,途經洪州(南昌)正好趕上整修一新的滕王閣上大宴賓客,席間都督閻伯嶼請大家為滕王閣作序題詞,以助雅興。年紀最輕的王勃,出於禮節,本應謙讓,卻毫不客氣,接過紙筆,不假思索,寫下這永垂不朽的詩文。

科技講創新,為文又何嘗不是,現今用的成語「人傑地靈」「鐘鳴鼎食」「萍水相逢」「物換星移」「高朋滿座」「興盡悲來」都出自 < 滕王閣序 > 。寫景最美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更成千古名句,此文型雖模仿南北朝庾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 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深渺浩遠怎是殘花敗絮可比。以物擬人的詩句 「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説到管弦絲竹激出清風,白雲聽到美妙音樂也駐足不動,怎不令人嚮往那神仙配樂。「 四美具,二難并」簡單六字描繪出賢主嘉賓二難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四美共聚一堂的盛況。文末壓卷詩的 「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 說起清晨, 雕樑畫棟之間飄忽著南岸飛來的雲霧;黄昏,捲起珠簾,遠觀西山下起的濛濛細雨。寫物畫棟配珠簾,寫時朝飛對暮捲,寫景南浦雲比美西山雨,如此完美的對句,不是絶配是什麼。

社會動盪和人際災難是醖釀文學傑作的種子,如果王勃不是感傷於自身懷才不遇,父親也因他顛沛流離遠謫至千里之外,又怎能寫出「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之絕唱呢!王勃在離開洪州尚未到交趾前,就不幸墜水而死,時年二十八,可惜呀!不然一定會留下更多精美的詩篇。所幸如序尾所言「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既能遇到知音,彈奏一曲又有什麼不好意思呢!王勃没有推讓,才能在意外前替大家留下名揚萬世百讀不倦的經典之作 < 滕王閣序 > 。

過去服務的公司,在科技界應該算是一家老公司,近日耳聞要調整產品線,一些老同事面臨優退或資遣的命運。 想想二十多年前大家從南北各地來到風城,在此結婚生子安身立命,然而在年過五十之際,又面臨重新就業的挑戰,此時讀起「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更是心有戚戚焉。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上坪溪水月中來

為了測試自己是否能適應山居生活,退休前一年半就搬上五指山,每天上下班單程三十三公里的路程要時四十五分鐘,其實和竹北到公司十公里但耗時半小時差不了多少,差異是開車心情大不同。 住竹北上下班時,在會車路口要左擠右切占據有利位置, 才能上高速公路,車陣中走走停停,一方面跟緊前車,一方面又要注意瞬間插隊者,一會煞車,一會油門,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手腳並用,精神緊繃,人還没到公司,精神已耗掉大半,這恐怕是多數竹北人的共同心聲,開車上下班,只是為了擋風遮雨少聞廢氣,毫無開車樂趣。住在五指山,雖然也有進入園區塞車之苦,但至少有一段遊蕩於青山綠水中,享受駕馭樂趣的路段。

這一段頭文字D般興奮的道路,是從員東國中開始,沿著東西向上坪溪谷的122縣道,直至五指山口轉上竹37至社區大門口的8公里路。每次夜幕低垂回家時,對向下班的人車早已出山,車稀路寛危險性降低,方便試練各種開車技巧,首先是一過員東國中的一段長下坡再加上近直角的右急彎,由於開的是休旅車,軸距長,轉彎半徑大,試過多種方法都無法在不踩煞車不失速下過彎,後來想起頭文字D的排水溝技法,右前輪開在排水溝蓋上,利用左右輪的阻尼差,果真順利過彎。另一處是在廣鮮土雞莊之前,先是一段在峭壁上僅容錯車而過的連續下坡小彎,一至盡頭馬上是繞著土雞莊的髮夾彎,不吃到對向車道幾乎過不了這個彎。享受un-brake 的跑法,進彎前的油門控制和進彎切入點是最關鍵要素,每天跑相同道路,久了自然摸出每個彎道的眉角。

另一種樂趣是和下班時間相近的車友軋車,走多了自然知道這個時段有那幾部車,各個可都是好手,只要一被貼上,前車自然加速,後車也緊貼不放但潛規則是不超車,時日久了也知道每部車在那分手。另外從每部車進彎的切入點,不踩煞車,就可判斷是山地人還是外地人,有一次被一部車黏上,一進彎道我就加速,出彎時他已落後一大截,我放慢車速讓他追上,再進出彎時又把他抛開,連續幾個塞扣,看他也知趣知道不是對手就不再緊貼,希望没傷了他的自尊心。當然我也被傷害過,同樣一部車被他抛開過兩次,都是在進入竹37的五指山路爬坡道上,一次在神袐國度前陡上坡的髮夾彎,我的休旅車放慢車速過彎, 他在此絕塵而去,不用難過,那是一部 BMW520,馬力強轉向性好,自然PK不過,後來換了軸距短扭力强的白大褔,可惜没再碰過這位仁兄。

在職場最後五百多個日子, 下班的路上,碰過兩三次月亮正好掛在溪谷盡頭,月光如溪水般漫流入谷中,這種美景,只有農曆十五、十六,天氣好,當然正好又在月光大道上奔馳才看的到。離開職場後,已很少天黑後還在溪谷邊遊蕩,開車上下山也大多和內人同行,没機會飆車,那段軋車的日子想來仍津津有味,上坪溪水月中來的美景也仍歷歷在目,只是勝景不常,盛宴難再,不知何時還有機會重温舊夢,記錄這段場景,永遠懷念那段狂飆的歲月。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山屋設計分享

在山上住了兩年,慢慢地累積從選地到山屋設計的一些心得,在此分享給大家。

首先談買地,山上和平地最大的不一樣是潮溼,蟲多和冬天冷,去年最冷屋外4度時室内8度,對住在山上的人,保暖是一大課題,屋內屋外在冬天要能曬到太陽,又要能避開寒冷的東北風,所謂高處不勝寒高樹多悲風,因此從一開始選地,座向就非常重要,儘量選擇東西向山谷,座北朝南的坡地。冬天的太陽由較低角度的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屋子的北邊在冬天則完全照不到太陽,反而遭東北風吹襲,如果北邊有靠山,可將寒風完全擋掉,會比相反座向的山屋温暖許多。

其次談山屋的材料要選木造或鋼筋混凝土,兩者在造價上差不多,每坪約七萬元,混凝土的房屋較冰冷,勢必還要做室內木製裝璜提昇暖度,一坪又要價三萬元,但主建物不需年度保養,維護容易。而木造建物,由兩層木料组成,外層一般用做過防腐防蟲處理的南方松,内層是用原木,不需再做裝璜,但木頭本身會熱漲冷縮產生龜裂滲水,且紫外線會損害表層產生脆化剝落,好的抗紫外線護木漆很重要但也很貴,台灣潮溼易生青苔,青苔正好又是油漆的殺手,日照强又潮溼的台灣,木屋如果没有不斷將裂縫補土再重新上漆,會耗損的相當快,各位回想一下那些荒廢遊樂區中的小木屋是什麼景像就了解我講的,目前蓋好三年七十坪的房子,建商報價廿萬元的外部保養費用,確實不便宜。木屋内層的材料不能用高壓化學藥劑的防蟲木材,必需用原木,反之又會生蟲,每隔一段時間又要做除蟲處理。總之木造屋的維護比水泥造繁雜許多,加總全部維護費用也不比水泥屋的木做裝璜來的低,且使用年限還無法想像能用到水泥屋的五十年。但全木造就是有那個fu,好像人的氣質都提昇不少,你説是吧!

最後談室内規劃,
首先看客廳,一般多用挑高斜頂上置景觀窗,夏天陽光直射入窗熱氣會積在頂下,如果通風不良,整個二樓變的炙熱難待,我搬進來後將部分景觀窗改成通風窗;反之到了冬天,暖氣都往上昇再由景觀窗幅射出去,客廳的温度很難提昇,後來採用景觀窗加裝窗簾,夏天防日照冬天保暖,解決部分問題,其次可用效率較高日本製煤油暖爐,但所費不貲,一小時油錢約十五元,我的建議是如果客廰夠大,可裝鑄鐵製的材燒暖爐(暖爐四周要有一米隔離空間,還要裝煙囱),鑄鐵燒熱所幅射出的紅外線,可直接温暖坐在周邊的人,在日本住過幾次雪地Villa,發現效果很好。
其次卧房則儘量放在南邊,夏天有涼風冬天有陽光,而將浴室廚房放在北邊,由於冬天冷,暖氣比冷氣重要,要裝空調就裝冷暖兩用,我冬天的電費遠比夏天高。
浴室是另一重點,在家,衣服穿最少的地方是浴室,所以浴室的保暖在冬天特别重要,有座墊加温的免痔馬桶可避免坐下時心臓病發。暖風機是另一實用設備,一方面入浴前先將室温提高,另一方面在冬天或春天陰雨綿綿期,可用來烘衣服,
所以浴室要設計的大一點,最好能放得下活動曬衣架
最後是陽台和露台,住在山上最美的時光是夏秋兩季,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陽台,但下午經常瞬間風雲變色,風大雨急,陽台的深度要夠,最好有四米以上,才能繼續在陽台活動和欣賞雨中即景。夏天用陽台冬天則用露台,所以露台一定要放在南邊,才能享受到冬陽而吃不到北風。

以上幾點供大家參考,如有新的發現會繼續增補。

避雷針在山上是必備的,春夏落雷多,兩年下來已被打壞兩隻户外攝影機,一套監控主機,三套保全主機。裝避雷針一定會打一支銅棒地線入地,記得室內插座一定要用三頭,多接一條地線導走落雷高壓,系統才不容易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