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我的妹妹

在拉薩的月台上,團員們相互邀約合照,準備搭青藏列車離開這個陽光之城,我邀請了一位和我同姓的大姑娘拍了這張笑的開心的照片。平常站在個子嬌小團員旁合照的她總是略為駝背,今天直挺挺的站在178身旁,好像全身細胞得到解放,也突然感覺到她的巨大。是的她身高的前兩位數和我一樣,還好體重的第一位數小我很多。

入藏的第二天下午要上辛苦的布達拉宮,中午在餐桌上,她在Line上開了一個群組請大家加入,可是我們都没開數據漫遊,她很阿莎力的把無線分享的password 給大家,當然我們加入群組外,順便看看股票收收伊妹兒,一人一台手機或平板,一下子七八個人上線,看來她自己的iPhone6+ 也跑不動啦。群組上她和我同姓取名小樂,她説朋友看她腿長叫她樂咖,她很喜歡就給自己取個小名小樂,大樂留給别人,以後幾天我們也靠著她的數據漫遊,繼續獲得快樂。

布達拉宮腰酸背痛的下來,我走過她身旁唉了一聲,她問我怎麼了,我説腰好酸,上車後她拿了一大盒日本的沙隆帕斯貼片給我,我用了三片還有十來片隔天還給她,她説不用啊!她還有要我留著用。西藏非常乾燥,很多團員嘴唇乾裂流血,她就拿出她的百寳箱,像個小郎中裏面什麼跌打損傷感冒腹瀉的藥都有,請大家挑著用。很快的這些小動作感染了大家,原本陌生的團員都樂於分享自己的東西給别人,氣氛迅速熱絡起來,别的團還以為我們是一個十六人的大家族。

她平常的裝扮很樸實,除了一定戴長長的眼睫毛外脂粉不施,身上穿著米色 T-Shirt,配上淡色圍巾與深色貼身長褲,看的出來身材非常姣好,頭上戴著大大的牛仔帽和飛行員戴的金邊太陽眼鏡遮住了大半個秀氣的臉但更顯帥氣。我總覺得她的裝扮是有設計感的低調,有種專業的氛圍。幫她量血氧時修長的手指和有形的指甲,一看就是練鋼琴的手。團員們在Line上相互分享互拍的照片,怎麼有三四隻專業相機一直圍在她身邊,不論正面拍側面拍都那麼美,我和內人看了都説小樂怎麼拍都那麼漂亮,真的很像專業的攝影模特兒。

她帶了支相片印表機,問内人有没有相片要印,雖然我們没有請她印,她倒主動幫我們印了幾張。說實話我和内人都很喜歡這位長的秀麗,大氣,關心周遭人事的大女孩。

回台灣後,她繼續回高雄當她的小會計。隔天她Line給我和內人説新竹會下大雨要我們出門要當心,真貼心的女孩,一般人大概回去就散了。我回她説,我不用出門正在構思西藏行寫進我的部落格並給了她網址。當晚她進到我的部落格看到最上方的一篇文章〈五月雪〉,她説沉醉於五月雪的意境,會慢慢細讀我的文章,我推薦了幾篇請她先看,才能了解作者的人生經驗與思路。一次網路上我問她為什麼妳的照片拍出來都那麼好看,她説以前四十幾公斤現在太肉了,我説又不是要當模特兒,那麼高的身材配四十幾的體重,好像比例不太對吧!她這才説出她的故事,原來大家族成長的她,父母親希望培養她,練了十幾年鋼琴,後來父親帶他們離開家族自力更生,經濟變的拮据,高商畢業時也考上大學,但家裏没能力供她繼續讀書,老大的她就開始會計的工作,幫忙貼補家用並幫助照顧兩個弟弟。22歲那年陪朋友去應徵平面模特兒,朋友没錄取,廠商在現場看到她指名要她拍,從此開始平面模特兒的工作,專門拍服飾和婚紗,行情隨著年資變高,廠商為控制成本,平面會請年輕價碼低的小模拍,七八年後工作量變少,她必須選擇是否改走行情更好的走秀,但走秀第一場一定是泳裝或内衣,大家閏秀出身的她無法突破這層障礙,平面機會又變少的情況下,毅然決定退出模特兒的工作,回去當她當年可能20K不到的小會計。她寄了幾張過去拍的婚紗照給我,我打開檔案,驚嚇中趕快叫内人來看,我們兩個看了傻眼的對問,這是小樂嗎,實在太美了吧!
高聳的鼻樑撑起臉面的立體感,唇中到嘴角的延伸線與到鼻頭的頂點恰好畫出完美的等邊三角形,雙眼外側略微上揚的眼線是最美的橫波鳳眼,再加上淡淡的微笑,白皙的香肩,半遮的長腿,夢境的白紗,構成這幅如詩少女般的畫面,我看來看去只能用整形的樣板和零缺點(zero defect)來形容這張臉,她説人家都問她的鼻子是不是整過形,要不是看放大的照片,怎會知道這張臉是如此完美!但是小樂並没有在乎臉好不好看,她説人都會變老,心美更重要,没錯小樂不僅人美心更美,外表的美是短距視線内的感受,心的熱力卻無遠弗屆,會讓人回想都感覺温暖,這就是心美的力道,這也是我和内人在同團十天和回來之後所感受到的小樂。

我和小樂説真想洗一張照片掛在牆上跟人家説那是我妹妹,小樂聽到很高興回我説很樂意當你的妹妹呀,就這樣在家老么的黄小明和在家老大的黄小樂結拜成了兄妹,老天要黄小明學著多照顧别人一點,老天要一向照顧别人的黄小樂享受一下被呵護向人撒撒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人生的際遇很奇妙,我和内人原本預計去東北漠河看極光,團突然被取消,在没有做好高山症和四人同一卧舗車的心理準備下,臨時決定來西藏,也就這樣多了一個妹妹,也許這一切都是布達拉宮的佛祖安排好的不是嗎!


ps:本文刊載已得文中人物同意,如有異議會立即撤版 ~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靈感來自感動

一下就進到六月的時序,心中突然有一種恐懼感,離開職場不就為了慢活嗎?怎麼時間過這麼快,一下半年就不見啦,文章也越寫越少。剛退休時腦袋有很多題目想寫,有的是自己的心得,有的是欠人的,庫存都清完了,新的題目必然來自新的體驗與新的領悟,更重要的是要有靈感寫出新意,而近來對靈感的躍出有更深的體會,靈感要有感動,感動又出自參透。這半年從〈2015開箱文〉開始寫了十二篇,最滿意的一篇莫過於〈五月雪〉講桐花的故事,文章不長卻段段有新意與不一樣的描述手法,桐花期中,每天早上,坐在啤酒桌前,品著香茗,靜靜的欣賞桐花飄落的軌跡得出的心得,再將桐花從結球、飄落、成毯故事化,當然這篇短文也獲得最多讀者的迴響,這説明在精不在多的寫作重點。反之當初因聽到文成公主故事而去的西藏,文中卻絲毫没提到她,這是因為找不到感動就没靈感,不是她不偉大是旅途中除了她的石雕像和導遊介紹外,看不到她的實績,如果有一片唐柳園(據説柳枝是文成公主和親帶進去的),紡織或農耕工具的介紹,親眼所見和聽聽故事感受一定不一樣,要不然唱唱谷歌,一定比我講的更清楚;藏人的虔誠雖然讓我動容卻無法讓我感動,因我心中仍存著疑惑,為什麼不多花點時間把握現在,而把希望靠著禮佛寄託於來世;當我們上 4900 米去看羊卓雍措時,一想中國就有很多湖比這個漂亮,何需上到空氣如此稀薄,遠山無樹,近水無影的地方呢?去看卡若拉冰川,心想冰河上滑雪的經驗都有啦,何需到冰河下方來看它呢?寫這篇西藏行好像只是在衝業績交待我去過吧,本想刪掉這篇文章,好在寫最後一段納木措時,腦中的影像卻一幕幕快速翻轉,對呀,這就是我要的,當我站在沙丘高處,看著湖水顏色處處不一樣又快速變化時,捨不得離開那個高點,因為我想找出事情的原由,為什麼如此?當我想通了感動到大自然的神奇奧妙,自然不會忘記,自然能寫出它的靈魂納木措的藍。本來還有一段青藏鐵路也是讓我感動可以寫的,但想想文章已經太長,見好就收吧!我一定還有機會再遊青藏鐵路,它的感動我不會忘記下次再寫。高原反應是西藏行另一難得經驗,很多數據在腦海中,相信對陳醫師有幫助,已經構思了一夜,昨天早上一醒來,就坐在床上開始寫,早餐後完成,相信讀者可以感受到那個臨床感與焦慮,内人後來笑我説,怎麼當時没拍張輸液的照片傳給兒子女兒看,我跟他開玩笑説,我還在擔心以後没人弄三餐,那有心思想到那,事實上當天焦慮來自,有一堆實測的數據告訴我狀況持續惡化,明天又有更辛苦的行程,後天還要上昇 1400m ,如果今天晚上不處理好後面行程都要取消,到底當地的醫生行不行,腦中都是問號,身在異地的無助感只有自己知道,怎會有心思拍照呢!

以前上班時,假日去爬山,腦袋想的都是公事,很多idea 也是爬山時想出來的,那是用精神面的思考來轉移肉體的困乏。如今没有公事,想的是文章怎麼寫詩詞怎麼作,上周六去爬五指山時,很多感動的事在我腦袋翻轉,迅速寫了一些西藏行的詞送給一位同團的朋友。今天下午在社區步行時,一下子構思出這篇文章,晚飯前後把它完成,靈感來了真的擋都擋不住,没靈感時,别奇怪,可能一個月也看不到一篇。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札西德勒 一 高原反應

札西德勒是藏語吉祥如意之意,出門當然是要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想到西藏高原去玩,就以此行的親身經驗與實際數據,告訴大家高山症或高原反應(簡稱高反)是不可輕忽的事情,切不可鐵齒不可大意。

過去工作時和大陸廠商超思合作過指夾型血氧儀,此次出門就隨身攜帶了這隻約兩個十元硬幤大的小玩意,
另外在預防高反上面去新光醫院請家醫科陳主任開了丹木斯(治療青光眼的藥),還買了紅景天,行前三天開始吃紅景天,出發前一天我開始服用丹木斯,但内人一向不喜歡吃藥,説不動她就隨她了(錯就從此開始)。

行程上夜晚的航班由桃園直飛成都,我平常血氧值95/96,飛機上測了一下約92。我們凌晨一點進旅館,三點半就要起床搭六點半飛機由成都到拉薩,大家都睡眠不足。拉薩的貢嘎機場海拔3580m 約八點半到,成都海拨只有500m,所以我們一下子提昇了 3000m,由貢嘎往拉薩市區(3650m)去時,我量了一下血氧82到85間跳動,但内人的卻在60幾到70出頭快速不穩定跳動,我在想是不是血氧儀有問題,但測自己都還算穩定,到拉薩市開始活動後,感覺每一步都要和深呼吸結合,想快也
不起來,一快就喘,内人平常身體好,看她行動一切如常,中午吃飯時大家都0K,到下午三點半,在逛大昭寺旁的八廓街時開始有些異狀,説氣息不順頭有點昏,此時她的血氧仍在是60多到70間跑動,下午先進旅館,旅館中也有醫師到房間幫大家依續檢查,醫生也是帶一隻夾指型血氧儀,量我的80出頭和自己量的差不多,量内人她説她還好 70幾,可是我量内人的已經不到70只剩65左右,吃晚餐時已經看的出來和平常談笑風生完全不一様,臉色極差,晚餐完離開餐廳不到50公尺就全吐光了,之後她説開始頭痛,我翻閱旅行社提供的資料,這應該是明顯的高原反應,我決定打電話回台灣問陳醫師該如何處理,陳醫師要我給內人吃普那疼止痛藥和丹木斯,並去買氧氣瓶,並且説暫時不能再往高海拔走,要花點時間先適應目前的高度。去買氧氣前,我再幫她量了一次,血氧出現55的數據,老實説看著血氧值一直往下掉,開始不安緊張起來,旅館前台告訴我旁邊醫務室可以買氧氣,醫務室中坐了三個醫師,説明狀況他們説要立即輸液(打點滴)和用氧氣而且很有把握的説明天就没事不會影響後面行程,兩個醫師帶著器具進到房間,問明吃了什麼藥,開始打葡萄糖點滴,點滴中加了四五種藥,並開始用純氧,老實説這時候想的是花錢事小,醫生怎麼説就怎麼做吧!一用純氧,血氧值立即回到98/99,一個小時後點滴打完,鋼瓶撤掉,血氧在79/80還算穩定。醫生説最好租一台製氧機增加房間的氧氣濃度,好吧!全聽她的。半夜幫内人量了兩三次都keep在80附近。早上起床,内人説一切都0K啦,不過她講的我越來越不信,因為昨天她也是這麼説,她是會硬撑的人,我現在相信我的血氧儀説的故事比較真實,幫她量一量80,還是比我的85低,吃完早飯後再幫她量,昇到 85,終於比較安心的數據出現,旅館的醫生説一般人要在80以上才正常。好家在,從此内人都恢復正常。第二天晚上回到旅館在大廳正好碰到昨天的醫生要上樓看診,他問了一下內人狀況,並説今天白天已經是看第四個診。我們的團在入藏前兩天已經有三個人打點滴。

入藏第三天去遊覽羊卓雍措時,在 4900m 的觀景台我量了一下自己的血氧在79/80,鄰座一對六十出頭的夫妻下車一會就回車上,説好冷而且頭昏,我幫他們量了一下,只有71/72,這種數值應該會頭昏,他們用罐裝氧氣瓶吸了幾口,迅速回昇到80出頭。吃完午餐去冰川遊覽時,那裏海拔 5040m,我的血氧繼續下探到74/75,當然我和内人都有持續在吃丹木斯,我們在冰川待了二三十分鐘就往下行。第四天在日喀則參訪,日喀則3800多米,導遊要大家走快一點走緊一點,我跟導遊説我們好每天都在玉山山頂活動,想快也不起來,他聽聽説好像也對。下午去藏家參訪時,此處海拨 3600m,我很好奇藏民的血氧大概在多少,我幫三位應該約三十出頭的婦女的測量值分别是90/91/92,同一時間我測自己和内人是88/89,同團幾位女姓從 79到82,顯然我和内人都逐漸適應高原氣壓,平常運動多恢復的比别人快。最明顯的是在做深呼吸時,血氧會立刻上升4到5%,平常不運動的,深不深呼吸數值都没差。

第六天我們到此行最高點5190m的那根拉隘口拍照時,血氧在84,不像在冰川時只有74,而且全團的人都没異狀都已適應高原氣候。
我測我們的當地導遊,血氧在95,難怪當我們騎馬上雍布拉康山頂上,他用走的比我們還早到。

當我們搭火車離開拉薩到海拔2200m的西寧時,測了三個人的濃度都回到98/99包含自己,比出門前還高。

從這次事件我觀察出幾點
一、高原反應發生機率非常高,以旅館的醫務室來看,那是拉薩市立醫院向旅館在一樓租一個房間看診,白天兩個醫生,晚上三個醫生,凌晨之後還有一個醫師駐診,没這麼大生意怎會做這種投資,醫生説尤其是內地團更鐵齒,至少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需要輸液。所以生意有多大,就從旅館三分之一住房率起算便知。
二、高原上其他病痛也會加重,不論是瀉肚子還是生理期,本團總共三分之一人向點滴報到。
三、預防重於治療,我在餐桌上問過,只要事先預防的人都没高反現象,大部分是吃丹木斯,紅景天到底有沒有效我很難判斷。
四、不預防時,身體越好肌肉越多的人反應越激烈,因為肌肉多就需要更多的氧。
五、上到高原初期,血氧值快速變動到10%而無法穩定在任一數值附近緩慢變動,表示腦神經已經失控,這是高反初期徵兆。
爬山和上高原又不一樣,登山時到山頂待個幾十分鐘至多一個小時就會下撤,可是高原就是高原,最低也有那麼高,要往那裏撤。
七、大概需要四到五天才能完全適應高原生活,運動肺活量大的人會比別人早適應。即使如此,在地人的血氧也不可能像在平地一樣高達95以上,到底3600m的氧氣濃度只有平地的一半,所以我推測高原上的發育或壽命都會比平地低,因為他們用更快的心跳速率來解決血氧濃度比較低的事實。

回台灣後,意外的收獲是肺活量明顯增加,平常去爬住家後方的五指山,從竹林禪寺到姆指要花五十分鐘並休息一兩次,但上週六去爬時,居然氣不虚腿不軟只花三十五分鐘一口氣到山頂還不覺得累,只是不知道這種現象能維持多久。
最後謝謝新光醫院陳仲達主任和新唐科技的陳淑娟小姐在最無助時提供的醫療諮詢與事後的關心,也請我的朋友上到3000米以上的高原玩時,千萬不可輕忽高反,務必做好預防,不要鐵齒,該吃藥就要吃,一不舒服馬上找醫師,才能即時找回旅行的樂趣。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札西德勒 一 與佛對話與藍共舞

去年十二月九寨溝一遊時,在松州古城見到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解説文石像,松贊干布建立了史上最强大的吐蕃王朝,統御了西藏和青海的廣大疆域,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後,漢藏兩族的連年爭戰得以和解,因此想更加了解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西藏,五月十七日終於順著歷史軌跡踏上走訪西藏的行程。

除漢族外,藏族是另一支有完整文字的民族,松贊干布曾派出六名學者至印度學習梵文,之後依據藏語的發音制定了藏文,西藏從此壹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與佛經得以完整記載與保存,藏族也得以保存自有文字且沿用至今。蒙古與滿族雖曾攻佔中原建立王朝,但缺少自己的文字,最終反被漢族所同化,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西藏是藏傳佛教的發源地,藏族是以教領政,因此在西藏旅遊佛寺一定是主要景點,當然高原上的自然景觀
也少不了。西藏的地形就像一個東西橫卧的蕃薯,台灣的四十倍大,但人口只有三百萬,百分之九十是藏族,頭兩大城市拉薩和日喀則前者在前藏後者在後藏,其實兩個城市都在西藏中部相距三百公里,比較靠四川的稱前藏。拉薩又稱聖城,海拔3650公尺,著名的景點有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蓋的大昭寺,

大昭寺二樓
大昭寺中保存著文成公主遠嫁時自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到大昭寺一定要爬上三樓頂,眺望不遠的布達拉宮,
由大昭寺樓頂眺望布達拉宮
大昭寺外戴著記數器的朝拜者
只不過第一天到西藏,大家都在缺氧的狀態下,雖然只上兩個樓層,但每一步都氣喘如牛,模擬一下玉山登頂前的每一步就是那個狀況。圍繞在大昭寺外的八廓街,是藏人禮佛的內環道,有人在大昭寺門口,手上戴著計數器原地行跪拜禮,目標是十萬甚至卅萬次,
夜晚的八廓街,一位年輕的朝拜者行三步一跪的大禮拜。

有人手持轉經輪口唸著佛號繞著八廓街走,更有人繞著八廓街行三步一跪的大禮拜,白天是農閒的人帶著小孩一起拜,晚上則是下了班的年輕人行大禮拜,那種虔誠的態度令人動容。
八廓街巷道昏懶的燈光正引導遊子回家之路

布達拉宮在大昭寺西北邊一公里處,位在拉薩市中心山丘上,外觀雄偉壯廓,1959年達頼喇嘛流亡前,是前藏的宗教政治中心,中間的紅宮有各式佛像、歷代達賴喇嘛圓寂後的金身靈塔和大頌經堂,兩邊的白宮則是行政中心,紅宮高於白宮代表宗教高於行政,布達拉宮高一百一十五米,宮外的登高是石階,宮內的登高則是豎井般的陡梯,累不累就自己猜啦。目前改成博物館的布達拉宮,不准帶水進去,裏面卻又賣水,來了兩天,天總是那麼藍,雲更是白的不容許一絲瑕疵,紫外線毫不留情灑在身上,乾燥空氣帶走肌膚上最後一絲水分,要不買罐水喝肯定中暑!布拉達宮是藏人的另一精神聖地,
達賴雖然不在,很多藏民依然持著轉經輪唸著佛號繞行布達拉宮。
藍天為幕的布達拉宮,中央紅色為紅宮,兩旁為白宮。

在白宮走了百十層階梯,紅宮由此進入。

羅布林卡是達頼的夏宮也在市内,林卡是樹林的意思,西藏的山含鹼高樹木不易生長,没樹當然没材火,藏民都是用牛糞絞碎後加水和些乾草增加連結,再塑形成燃料餅曬乾後用來煮水燒飯,在西藏只要有幾棵樹長在一起就是很新鮮的事就被稱為林卡。

羅布林卡 達賴的夏宮

藏家牆上貼的牆頂堆的都是牛糞燃料餅

入藏第四日,來到位在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此地是班襌喇嘛的駐在地,也是後藏的宗教行政中心,看過布達拉宮的氣勢之後本以為扎什倫布寺没啥看頭,一經走訪,發現扎什倫布寺的建築方式和布達拉宮完全不一樣,布達拉宮比較像歐洲的城堡往上堆砌,扎什倫布寺則是水平展開比較像明清時的宮殿,每個佛殿靠著迴廊聯接,廊外有大片天井,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又方便照相(佛殿內都禁止拍照),歷代班襌喇嘛圓寂後的金身靈塔也都在寺內,所以扎什倫布寺是後藏的精神中心。

扎什倫布寺在平面開展,和布達拉宮的雄偉比起來另有別韻。

藏文化的發源地是在拉薩東南方三小時車程的山南區雅磐河流域,此地就像台灣的花東縱谷,谷中良田連綿,風景秀麗,唯一差異仍是有山没樹,西藏最早的宮殿建於二世紀的雍布拉康就雄立於山脊高處,站在此處左右美景盡收眼底,雍布拉康現在改為佛寺
記得買一條經幡掛在後山為你親愛的人祈福。
與白雲齊飛立於山丘上的雍布拉康宮殿
大夥騎馬上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俯視整片雅磐河縱谷
雅磐河縱谷綠意盎然
離雍布拉康不遠的昌珠寺,收藏了一幅由珍珠編成釋迦牟尼像的珍珠唐卡(捲軸畫像),這幅元朝時的珍珠畫像極為珍貴,右邊另釋迦牟尼古畫像,當我第一眼看到時被他的法像所震懾。昌珠寺迴廊下坐滿了朝拜的藏族信眾,當我逐一對他們説札西德勒(吉祥如意)時,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抬起頭來,露出笑容,左手舉在胸前同樣回應著札西德勒,短短四個字就傳達出純樸藏民的本性。
昌珠寺坐滿朝拜信眾

我對佛教並没有特别研究,只是由導遊解説,藏民對生活的要求極低,簡單的青稞粉酥油茶就能度日,信眾祁禱轉世能過更好的生活,而我的疑問則是,如果大家都把希望寄託於未來,没人在當下努力,生活又怎麼可能改善呢,或許有那些大德能解我之惑。

當我們在拉薩,日喀則和山南間穿梭時,途中也經過一些自然景觀,首先是羊卓雍措(措是湖的意思),羊卓雍措是峽谷中的堰塞湖,我們在4900米的觀景台欣賞水平面4441米的羊卓雍措,湖岸彎延曲折,湖水與天同色,遠方雪山襯碧天,這讓我想起2000年出差至瑞士,正好碰到周六,自己搭火車由蘇黎士往日內瓦,當火車在半山腰快到日內瓦車站時,對山倒影在日內瓦湖面,就像一幅畫倒掛在寧靜的水面,再多的煩腦看到那個畫面都會消失,而這正是羊卓雍措所缺的。由於湖面不夠寬敞,對山又不夠高聳,倒影難成,整體畫面只能算是佳作。
藍天雪山碧水的羊卓雍措
車續前行,數座雪山聳立於路旁倒是意外驚喜,趕快按下快門捕抓那一瞬即逝的美景
路旁孤傲挺拔的不知名山峰

兒子看了這張照片的第一個反應是,好像可以滑雪,從山頂衝下來一定很過癮。
再往前走不遠就到卡若拉冰川,公路的高度是5040米,近年地球暖化,冰川已由公路退縮至5560米的高度,更好奇的是兩位藏族姑娘穿梭自如與人照相,而我是舉步維艱,不知她們的血氧濃度是多少。由於才入藏第三天海拔又太高,怕有團員不適,停留二十分鐘後就迅速下撤。

沿著喜馬拉雅山北麓而流的雅魯藏布江是西藏的母親河,由日喀則往山南區時公路就是沿著雅魯藏布江順流而下

上遊的雅魯藏布江,河水湍急,水色灰綠,但天依然藍,雲依然白。


下遊的雅魯藏布江,河面寬廣水勢平緩,藍天白雲倒映於水中,如




入藏的第六天,今天要由拉薩出發沿青藏公路到當雄縣的納木措國家公園。青藏鐵路沿著青藏公路而築,先為青藏鐵路拍張照,明天搭火車時拍不到腳下的東西。

巴士不久出了山區進入藏北高原,夾於雪山之間的藏北高原,地勢平緩,占地寬廣,水草豐美,牛羊成群 (圖中黑點為氂牛白點為羊),頗有新疆天山上巴音布魯克的味道。

車行五小時後終於到達納木措,鹹水的納木措海拔4718米,面積近2000平方公里,大約新竹縣加苗栗縣那麼大。我和内人沿著湖畔散步,在一沙丘高處停下腳步,發現湖面時而寳石藍,時而深藏藍,時而晴空藍,時而蘋果藍,時而迷幻藍一種太陽多種光,一樣湖面多樣藍,快速的變化讓我捨不得離開那個制高點。原來陽光角度,高原上快速變化的雲層再加上湖水深淺,在湖面上組合成千變萬化個藍,在看到這場由大自然導演的水舞藍之後,突然覺得連日來稀薄的空氣,路程的遙遠,行車的顛疲,厠所的異味,這一切辛苦都值得啦。忘記羊卓雍措的失望,忘記卡若拉冰川的平庸,好好欣賞世界级那木措的藍吧!

                                                      迷幻藍                                                                       

                                                                蘋果藍                                                                                                                             
                                                                晴空藍                                                                                                                          

                                                                   深藏藍                                                                                                                                
                                                                   寶石藍                                                                                                                                                  
三位美少女的阿帕契英姿比納木措的表演還精彩


回程在此行最高點5190米下著大雪的那根拉隘口留下影像,這裏或許也是我們人生的最高點。




入藏第七日大夥都已適應高原生活,而今天就要搭著青藏高原列車由拉薩前往青海西寧結束七天的西藏遊,預計車行2000公里耗時21小時餘,早上十點十分將準時由拉薩出發,經過多日相處已相互熟稔的團友們,在月台表演一幕愛的跳躍,看來剩餘的旅程也不會無聊。



行車中相互串串門子,打個小牌,累了睡個小覺,走道聊聊天,不知不覺,日沈月昇,晚上在喝個小酒,鬧哄哄氣氛連車上的乘務員都被感染到。


過去一年來參加這種行程都被叫小黄(叫計程車),因為輩分低同團還都是老人家,這次和一群年輕人同遊,被叫老黄或黃大哥,著實還真不習慣,不過和年輕人玩在一起自己心態也跟著年輕不少,旅行中一同出遊的人對
旅行品質至關重要,21小時車程可能飛逝而過,也可能漫長無聊,感謝同團團友的相互解悶打氣,下次再一起出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