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札西德勒 一 高原反應

札西德勒是藏語吉祥如意之意,出門當然是要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想到西藏高原去玩,就以此行的親身經驗與實際數據,告訴大家高山症或高原反應(簡稱高反)是不可輕忽的事情,切不可鐵齒不可大意。

過去工作時和大陸廠商超思合作過指夾型血氧儀,此次出門就隨身攜帶了這隻約兩個十元硬幤大的小玩意,
另外在預防高反上面去新光醫院請家醫科陳主任開了丹木斯(治療青光眼的藥),還買了紅景天,行前三天開始吃紅景天,出發前一天我開始服用丹木斯,但内人一向不喜歡吃藥,説不動她就隨她了(錯就從此開始)。

行程上夜晚的航班由桃園直飛成都,我平常血氧值95/96,飛機上測了一下約92。我們凌晨一點進旅館,三點半就要起床搭六點半飛機由成都到拉薩,大家都睡眠不足。拉薩的貢嘎機場海拔3580m 約八點半到,成都海拨只有500m,所以我們一下子提昇了 3000m,由貢嘎往拉薩市區(3650m)去時,我量了一下血氧82到85間跳動,但内人的卻在60幾到70出頭快速不穩定跳動,我在想是不是血氧儀有問題,但測自己都還算穩定,到拉薩市開始活動後,感覺每一步都要和深呼吸結合,想快也
不起來,一快就喘,内人平常身體好,看她行動一切如常,中午吃飯時大家都0K,到下午三點半,在逛大昭寺旁的八廓街時開始有些異狀,説氣息不順頭有點昏,此時她的血氧仍在是60多到70間跑動,下午先進旅館,旅館中也有醫師到房間幫大家依續檢查,醫生也是帶一隻夾指型血氧儀,量我的80出頭和自己量的差不多,量内人她説她還好 70幾,可是我量内人的已經不到70只剩65左右,吃晚餐時已經看的出來和平常談笑風生完全不一様,臉色極差,晚餐完離開餐廳不到50公尺就全吐光了,之後她説開始頭痛,我翻閱旅行社提供的資料,這應該是明顯的高原反應,我決定打電話回台灣問陳醫師該如何處理,陳醫師要我給內人吃普那疼止痛藥和丹木斯,並去買氧氣瓶,並且説暫時不能再往高海拔走,要花點時間先適應目前的高度。去買氧氣前,我再幫她量了一次,血氧出現55的數據,老實説看著血氧值一直往下掉,開始不安緊張起來,旅館前台告訴我旁邊醫務室可以買氧氣,醫務室中坐了三個醫師,説明狀況他們説要立即輸液(打點滴)和用氧氣而且很有把握的説明天就没事不會影響後面行程,兩個醫師帶著器具進到房間,問明吃了什麼藥,開始打葡萄糖點滴,點滴中加了四五種藥,並開始用純氧,老實説這時候想的是花錢事小,醫生怎麼説就怎麼做吧!一用純氧,血氧值立即回到98/99,一個小時後點滴打完,鋼瓶撤掉,血氧在79/80還算穩定。醫生説最好租一台製氧機增加房間的氧氣濃度,好吧!全聽她的。半夜幫内人量了兩三次都keep在80附近。早上起床,内人説一切都0K啦,不過她講的我越來越不信,因為昨天她也是這麼説,她是會硬撑的人,我現在相信我的血氧儀説的故事比較真實,幫她量一量80,還是比我的85低,吃完早飯後再幫她量,昇到 85,終於比較安心的數據出現,旅館的醫生説一般人要在80以上才正常。好家在,從此内人都恢復正常。第二天晚上回到旅館在大廳正好碰到昨天的醫生要上樓看診,他問了一下內人狀況,並説今天白天已經是看第四個診。我們的團在入藏前兩天已經有三個人打點滴。

入藏第三天去遊覽羊卓雍措時,在 4900m 的觀景台我量了一下自己的血氧在79/80,鄰座一對六十出頭的夫妻下車一會就回車上,説好冷而且頭昏,我幫他們量了一下,只有71/72,這種數值應該會頭昏,他們用罐裝氧氣瓶吸了幾口,迅速回昇到80出頭。吃完午餐去冰川遊覽時,那裏海拔 5040m,我的血氧繼續下探到74/75,當然我和内人都有持續在吃丹木斯,我們在冰川待了二三十分鐘就往下行。第四天在日喀則參訪,日喀則3800多米,導遊要大家走快一點走緊一點,我跟導遊説我們好每天都在玉山山頂活動,想快也不起來,他聽聽説好像也對。下午去藏家參訪時,此處海拨 3600m,我很好奇藏民的血氧大概在多少,我幫三位應該約三十出頭的婦女的測量值分别是90/91/92,同一時間我測自己和内人是88/89,同團幾位女姓從 79到82,顯然我和内人都逐漸適應高原氣壓,平常運動多恢復的比别人快。最明顯的是在做深呼吸時,血氧會立刻上升4到5%,平常不運動的,深不深呼吸數值都没差。

第六天我們到此行最高點5190m的那根拉隘口拍照時,血氧在84,不像在冰川時只有74,而且全團的人都没異狀都已適應高原氣候。
我測我們的當地導遊,血氧在95,難怪當我們騎馬上雍布拉康山頂上,他用走的比我們還早到。

當我們搭火車離開拉薩到海拔2200m的西寧時,測了三個人的濃度都回到98/99包含自己,比出門前還高。

從這次事件我觀察出幾點
一、高原反應發生機率非常高,以旅館的醫務室來看,那是拉薩市立醫院向旅館在一樓租一個房間看診,白天兩個醫生,晚上三個醫生,凌晨之後還有一個醫師駐診,没這麼大生意怎會做這種投資,醫生説尤其是內地團更鐵齒,至少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需要輸液。所以生意有多大,就從旅館三分之一住房率起算便知。
二、高原上其他病痛也會加重,不論是瀉肚子還是生理期,本團總共三分之一人向點滴報到。
三、預防重於治療,我在餐桌上問過,只要事先預防的人都没高反現象,大部分是吃丹木斯,紅景天到底有沒有效我很難判斷。
四、不預防時,身體越好肌肉越多的人反應越激烈,因為肌肉多就需要更多的氧。
五、上到高原初期,血氧值快速變動到10%而無法穩定在任一數值附近緩慢變動,表示腦神經已經失控,這是高反初期徵兆。
爬山和上高原又不一樣,登山時到山頂待個幾十分鐘至多一個小時就會下撤,可是高原就是高原,最低也有那麼高,要往那裏撤。
七、大概需要四到五天才能完全適應高原生活,運動肺活量大的人會比別人早適應。即使如此,在地人的血氧也不可能像在平地一樣高達95以上,到底3600m的氧氣濃度只有平地的一半,所以我推測高原上的發育或壽命都會比平地低,因為他們用更快的心跳速率來解決血氧濃度比較低的事實。

回台灣後,意外的收獲是肺活量明顯增加,平常去爬住家後方的五指山,從竹林禪寺到姆指要花五十分鐘並休息一兩次,但上週六去爬時,居然氣不虚腿不軟只花三十五分鐘一口氣到山頂還不覺得累,只是不知道這種現象能維持多久。
最後謝謝新光醫院陳仲達主任和新唐科技的陳淑娟小姐在最無助時提供的醫療諮詢與事後的關心,也請我的朋友上到3000米以上的高原玩時,千萬不可輕忽高反,務必做好預防,不要鐵齒,該吃藥就要吃,一不舒服馬上找醫師,才能即時找回旅行的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