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就進到六月的時序,心中突然有一種恐懼感,離開職場不就為了慢活嗎?怎麼時間過這麼快,一下半年就不見啦,文章也越寫越少。剛退休時腦袋有很多題目想寫,有的是自己的心得,有的是欠人的,庫存都清完了,新的題目必然來自新的體驗與新的領悟,更重要的是要有靈感寫出新意,而近來對靈感的躍出有更深的體會,靈感要有感動,感動又出自參透。這半年從〈2015開箱文〉開始寫了十二篇,最滿意的一篇莫過於〈五月雪〉講桐花的故事,文章不長卻段段有新意與不一樣的描述手法,桐花期中,每天早上,坐在啤酒桌前,品著香茗,靜靜的欣賞桐花飄落的軌跡得出的心得,再將桐花從結球、飄落、成毯故事化,當然這篇短文也獲得最多讀者的迴響,這説明在精不在多的寫作重點。反之當初因聽到文成公主故事而去的西藏,文中卻絲毫没提到她,這是因為找不到感動就没靈感,不是她不偉大是旅途中除了她的石雕像和導遊介紹外,看不到她的實績,如果有一片唐柳園(據説柳枝是文成公主和親帶進去的),紡織或農耕工具的介紹,親眼所見和聽聽故事感受一定不一樣,要不然唱唱谷歌,一定比我講的更清楚;藏人的虔誠雖然讓我動容卻無法讓我感動,因我心中仍存著疑惑,為什麼不多花點時間把握現在,而把希望靠著禮佛寄託於來世;當我們上 4900 米去看羊卓雍措時,一想中國就有很多湖比這個漂亮,何需上到空氣如此稀薄,遠山無樹,近水無影的地方呢?去看卡若拉冰川,心想冰河上滑雪的經驗都有啦,何需到冰河下方來看它呢?寫這篇西藏行好像只是在衝業績交待我去過了吧,本想刪掉這篇文章,好在寫最後一段納木措時,腦中的影像卻一幕幕快速翻轉,對呀,這就是我要的,當我站在沙丘高處,看著湖水顏色處處不一樣又快速變化時,捨不得離開那個高點,因為我想找出事情的原由,為什麼如此?當我想通了感動到大自然的神奇奧妙,自然不會忘記,自然能寫出它的靈魂納木措的藍。本來還有一段青藏鐵路也是讓我感動可以寫的,但想想文章已經太長,見好就收吧!我一定還有機會再遊青藏鐵路,它的感動我不會忘記下次再寫。高原反應是西藏行另一難得經驗,很多數據在腦海中,相信對陳醫師有幫助,已經構思了一夜,昨天早上一醒來,就坐在床上開始寫,早餐後完成,相信讀者可以感受到那個臨床感與焦慮,内人後來笑我説,怎麼當時没拍張輸液的照片傳給兒子女兒看,我跟他開玩笑説,我還在擔心以後没人弄三餐,那有心思想到那,事實上當天焦慮來自,有一堆實測的數據告訴我狀況持續惡化,明天又有更辛苦的行程,後天還要上昇 1400m ,如果今天晚上不處理好後面行程都要取消,到底當地的醫生行不行,腦中都是問號,身在異地的無助感只有自己知道,怎會有心思拍照呢!
以前上班時,假日去爬山,腦袋想的都是公事,很多idea 也是爬山時想出來的,那是用精神面的思考來轉移肉體的困乏。如今没有公事,想的是文章怎麼寫詩詞怎麼作,上周六去爬五指山時,很多感動的事在我腦袋翻轉,迅速寫了一些西藏行的詞送給一位同團的朋友。今天下午在社區步行時,一下子構思出這篇文章,晚飯前後把它完成,靈感來了真的擋都擋不住,没靈感時,别奇怪,可能一個月也看不到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