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食藥人生

近日回想到底痛風何時首發,記得第一次痛風是右腳,隔年輪到左腳,也是痛到没辦法上班,應該説没辦法走路,内人要讀幼稚園的女兒在家陪我,從這裏推算回去應該是22年前,35歲的時候,那天有幾個同事到家裏來探望,一聊起來有一位比我年輕的更早發作。後來發現,只要在辦公室看到男同事走路一跛一跛,腳又没包纱布,肯定是痛風這種男人專屬的代謝疾病。這些年來天天固定一顆降尿酸藥,飲食也没特别控制,偶而感覺脚不舒服,趕快服下名取的像仙丹靈藥的秋水仙素,再特别控制一下飲食,不用兩天症狀就會消除,到也與它相安無事,算是控制得宜,反正出遠門,秋水仙素和止痛藥是必備,以防萬一。

另一個吃了多年的藥是血壓藥,大概40歲開始,每年公司安排的健檢,血壓都超過標準值,健檢的醫生説那是白袍症,後來自己研究連續幾年的健檢報告,發現有每年遞升 10mmHg 的趨勢,再加上母親本來就有這種病,就自己買了一台血壓計在家量,當然和白袍無關,就請公司安排去榮總做腦部MRI 和頸動脈超音波,做完醫師講解時慎重其事的説,你40幾歲但血管看來已經60幾歲,如果不好好控制也許再用個十年就報廢啦, 要我一定要去心臟内科報到不可輕忽,那時聽到只剩十年真如晴天霹靂世界末日,本來真打算辭職回家好好享受剩下的十年餘光。反正還是先去心臟內科看看再説,醫師看了檢查報告説你緊張什麼,我每天也在吃降血壓的藥,聽到有人與你同病相憐又還是醫師,你可知那是多大慰藉,多麼有説服力,但醫生也説,高血壓是無形殺手,没有症狀但決不能停藥。如此這般和血壓藥相伴早超過十年,有十四五年之久。如今固定在新光醫院家醫科陳主任那裏看診,主任説,一般隨著年齡增長,藥量會越來越重,我用半顆藥就能控制,算是控制的不錯。

所謂三高的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其實三者息息相關互有牽連,有一恐怕就有二,過去血糖就在 margin ,一年前陳醫師要我每日服用半顆扣糖的藥控制肝臓分泌的肝醣,只是三月時的檢驗報告更高過150,醫師要我每日在家量血糖並記錄飲食和血糖的相關性,先試著從飲食控制,再決定如何用藥。其實家裏早有血糖計,只是想到要裝針、扎針、採血,没事往自己手指上戳一下就懶得做。但近來諸多醫學報告説,糖分是血管硬化的元兇也是癌細胞發展的温床,再加上看到150的數據,好吧!就認真來做三個月,一開始兩天測一次,早上一起床就先裝針、上膛、發射,當採血筆用力壓在指尖時,心頭比指尖更揪結,針未刺心先收缩,放針按鈕壓下瞬間,指尖反射動作就想逃離筆頭,一陣刺痛後鮮血絲絲冒出,採血試片立即接上汲取血液,血糖機馬上秀出五四三二一的倒數,五秒的等待中又像孩童開獎般期待的心態,數值太高,一臉沮喪,立刻開始想昨天吃了什麼,有没有運動,記錄在筆記本上。頭一個月並没特别控制飲食,主要在觀察,一天中午被邀去吃大餐當然少不了甜點水果,第二天血糖爆表,一天晚上去北埔合唱班,晚上就在北埔只吃了一碗板條,當然客家人一碗的量可真不小,第二天也秀出驚人數據。越採動作越熟練,越記越有心得,一個月後就變成天天採,並開始控制飲食,首先是把甜點專用的第二個胃封起來禁吃甜食,老實説這是一個痛苦又困難的決定,想想對嗜甜如命的人,不吃飯可以不吃甜點何其痛苦,因為甜食是快樂的泉源,要將快樂的水井封閉,做這樣的決定又何其困難。其次開始控制精製澱粉的攝取,麵包就只吃Costco 賣的義美全麥吐司,白米飯改成糙米飯,每餐更縮減到只吃半碗。如此控制,各位猜猜意想不到的收穫是什麼,體重直直落, 以一個月降一公斤多的趨勢往下走,已降到三十年來最輕的體重(當然三十年前也不輕),就算是不吃甜食的回報吧。如此努力飲食控制,更精確的説是克制,數據仍在目標值的上下游走,陳醫師當然知道不吃甜食之苦,這種清教徒般的生活又能持續多久呢?於是用藥略為增加每天半顆的扣糖藥變成一顆,如此偶而吃吃甜食解解饞也不至看到破表的數據。如今每天採血已成一種習慣,雖然放針前心頭一樣揪結,手指一樣想逃縮,但是想看數據的心情也一樣没變,變成每天的一種期待。

陳醫師説這些代謝性的慢性病多為遺傳,就跟父母傳給你的頭腦一樣,不論好壞無從選擇。尤其在過去身處的這種高壓行業中,工時長運動少,痛風高血壓都提早發生,所以有人説在電子業工作,年輕時耗健康換金錢,年長時又想花錢買回健康,是得是失難以估算,總之,既然無法回頭,坦然面對,當成另一種挑戰與期待,搞不好另幾個十年又安然度過,不是嗎!

6 則留言:

  1. 感謝作者的經驗分享,尤其是所謂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真的就怕"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立"的狀態,所以真的要保持經常運動的好習慣,並多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了~

    回覆刪除
  2. 是的,對我來說,離開職場最大收穫就是保持規律的運動,這對血壓控制有相當幫助。

    回覆刪除
  3. 體重直直落, 以一個月降一公斤多的趨勢往下走 : 這段真是誘人啊

    回覆刪除
  4. 昨日同學聚會,才知您老已筆耕數年,展現真正的才華,可喜可賀。做自己喜歡的事,身心必定康健。Kepp going.

    回覆刪除
    回覆
    1. 山居簡出,讀書寫作,練琴割草,自愚娛人吧 ~

      刪除